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地质找矿,一个终日与高山深谷打交道的“冷门”行当。有一首顺口溜是这样描述找矿人的:“嫁人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带回一堆烂衣裳。”在这样的描述中,人们能了解到地质找矿人的那份不容易。在山高路险乱石多的浙西南,就有这么一支地质找矿队伍,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下他们鲜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
用脚步唤醒沉睡的宝藏
2012年3月29日,记者来到浙江建德市周家坞矿区,跟随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的一支小分队上山。他们这次的任务是路线踏勘,也就是按照设计路线,搜寻找矿线索。
记者看到,队员们一路走一路敲石头,据第七地质大队老队员王敏耀介绍,这一路的石头都要看,看到貌似含矿的石头就一定要敲打。
找矿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数据显示,找一个大型矿床,平均需要19年的时间,每一百个找矿项目中,能找到大型矿床的概率低于1%。土壤测量是找矿中最基础的工作,记者在周家坞矿区天井源矿段1:10000比例尺的土壤测量图上看到,图上有黑色的横线,这是预先规定的测量路线,线上是密密麻麻的采样点。据介绍,根据这个图,样品全部加起来有2800到3000个,如果堆在一起,有将近一吨重,这些都是他们跑遍每个山头背回来的。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 依然坚守不放弃
在浙江遂昌县徐村矿区,记者遇到了陈升立,他负责的一个找矿项目最近有了突破。这段时间,他三天两头往矿区跑。
陈升立是七队的第二代地质人,20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里,从此就和浙西南这片崇山峻岭结下了缘。一年里,陈升立有10个多月在山上,十年里,他带领同事为国家找到了3个大中型矿床。这些年,有不少民营企业想重金聘他,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其实找出价值上百亿矿藏的陈升立,在七队每年的收入不过10万。对于这种坚守,陈升立觉得很自然。他到七队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地质勘探正处于转型期,全国地质行业陷入了低谷。那段时间,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70%左右的人员无事可干,最困难时,队里连工资都发不出。
现任七队总工程师的王成良和陈升立是同班同学。他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缘于队里当时的一个决定:无论多困难,也要保留一支小分队,继续地质找矿工作。于是,即使没有项目,包括他俩在内的14个人队里再困难,也会保证他们的工资。找矿需要资金,队上几百口人也要吃饭,为了走出困境,七大队又组织人员,修公路、造水库、打隧道,开始学着闯市场。他们坚信,国家要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就必须要有资源,所以哪怕再难,也不能放弃找矿。
就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七队保留下来的这支小分队,探明了6吨黄金,15万吨高品位铅锌矿,他们提交的萤石矿远景资源量达2800多万吨,可供浙江使用30年,他们查明稀土资源量1.8万吨,氧化物资源量98万吨,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稀土资源储备。
淡泊名利 以找到矿为荣 地勘精神薪火相传
热爱地质事业,坚守探矿职业,已经成为七队成长历程中的基因。王敏耀是七队的第一代地质队员,今年已经76岁了。虽然早已退休,但只要身体允许,他还是喜欢进山,帮着年轻人一起找矿。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那时,全国上下正掀起勘探找矿的热潮。当时,全队五百多名地质队员,一年只有12天的假期,常年驻扎在深山。一些老队员回忆说,有时在野外遇到下雪天,给养都运不上去,没有菜吃他们就用油炒炒盐来当菜吃,而且一吃就是十天八天的。有时经过一个村庄,都会被村民们当成是讨饭的。
王敏耀说,这辈子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找矿。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七队为国家找到了10个大型矿床、11个中型矿床。其中,他们发现的遂昌金矿和青田钼矿,从探明开采至今,20多年来一直是当地财政的主要来源。在这些找矿成果中,很多都是王敏耀第一个发现的关键线索,可是在最终的地质报告上,却往往找不到他的名字。他对此很淡然,他说这个本来就是他分内的事情。
在默默的坚守中,七队中的一批批探矿人成长起来。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地质工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坚守之后的重新出发,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已经站在先行者的跑道上。2006年以来,他们共找到了三个大型矿床,三个中型矿床,其中在丽水地区和遂昌县找到的大型萤石矿,成为国家级氟化工原料基地。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局长华宣奎说,正是因为当初保留了这支业务骨干,所以才能在国家和浙江省重新恢复找矿之后立马得以恢复,不仅如此,这些业务骨干几年来还陆续地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
现在,七队的第三代、第四代地质人已经陆续成长起来,在这些80后、90后身上,同样能感受到他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坚守。他们说,搞地质是一件苦中有乐、乐中有苦的事情,他们现在感觉乐在其中。对于他们来说,最高的褒奖就是某某矿石是他们找出来的。
一支队伍,一种精神,一路传承,在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几代地质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事业的忠诚和坚守。54年来,这个地质队在“资源小省”浙江,共发现矿种57个,查明了13个大型矿床、20多个中型矿床,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在为国家找大矿的同时,他们也我们奉献了一座精神的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