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重要贺信立意高远、饱含深情,为新时代我国海洋事业和地质调查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把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持用重要贺信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岩溶地质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实际成效。
加强岩溶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岩溶系统过程和资源环境效应的认知水平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离不开一系列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要求我们坚持把岩溶基础地质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岩溶所主要从事岩溶水资源、岩溶地质灾害、岩溶生态、岩溶地质地貌、古岩溶储层与油气资源、岩溶碳汇调查等调查研究,这些业务方向都属于基础性范畴。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南方生态屏障建设、防灾减灾、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组织凝练重大地质科技问题,如板块构造过程与深部碳循环机制、岩溶关键带结构精细刻画、古岩溶油气储层预测与表征技术、岩溶水资源评价模型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含钾深层卤水水循环过程与成因机制、大规模钙华与热水循环动力学机制、岩溶碳汇核算与人工增汇技术、隧道涌水突泥监测预警与处置、岩溶地下空间与生物协同演化等。通过持续的岩溶基础调查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对碳水钙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与机制的认知,不断提升对岩溶系统资源环境状况与效应的认知,培育发展岩溶领域新质生产力,形成支撑服务岩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动能、新优势。
发挥平台优势,凝聚力量、协同攻关,力争实现岩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重大成果突破
我们要坚持把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紧密结合起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打造岩溶地质核心竞争力。
一是建实建强科技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用好这一重大科技装置,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学贺信就要领会其中“用好”的精神实质。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中,岩溶所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具备一些优势。如何用好这些平台,依托平台形成岩溶领域核心竞争力,值得全所员工认真思考,并为之努力奋斗。所党委的想法是依托中国-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整合其他省部级平台,优化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落实固定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场地,按科技部关于联合实验室评估建设的最新精神,全力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对于已获批的国家级平台广西平果野外站,保证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想方设法吸引科技人员和研究生进站开展观测和实验研究,促进成果产出。二是全力推进岩溶大科学计划。依托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围绕“全球岩溶”大科学计划目标任务,务实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逐步完善全球岩溶关键带监测站网,引领岩溶国际标准制定,不断提升我们在岩溶地质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制定所层面的业务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机制,如项目揭榜挂帅、成果定向激励、人员梯次配备、仪器设备优先支持等,争取在创新团队、重大项目、国家级人才、国家奖等申报中有所突破,从而带动全面发展。
弘扬“梦想”号精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展现了新时代“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梦想”号精神,体现了新时代科技人员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梦想”号精神与李四光精神、“三光荣”传统、“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是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坚守初心、接续奋进、爱国报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优秀地质文化的生动写照,共同构筑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大力弘扬“梦想”号精神,着力用优秀文化培根铸魂,用好《中国矿业报》《中国地质文化》《支部园地》《岩溶廉韵》、门户网站等宣传平台,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凝聚力,营造“创新、协作、奉献、廉洁”的岩溶文化,切实把全所干部职工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为岩溶地质工作现代化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