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抬眼还要看今朝

——2013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怎么干”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刘晓慧 发布时间:2013-01-21
  2010年,“358”目标始成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的“总目标向导”。

  2013年,成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年目标的“总攻”之年和“收官”之年。

  在2013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以“坚持公益定位,夯实基础,拓展领域,强化支撑;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提高质量,提升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先行性基础性作用并作出新贡献”为总思路,就2013年的地质调查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部署和实施好地质调查任务

  基础地质调查方面,主要安排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4万平方千米、航空物探综合调查45万测线千米。要完成首批47片整装勘查区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使重点成矿区带工作程度提高到45%,陆域提高到30%。

  此外,还将开展8幅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安排40万平方千米,力争到2015年完成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推进重点海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继续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加强海岸带环境监测和湿地生态系统调查。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方面,突出开展重点地区重点矿种调查评价,加快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提升与应用,进一步厘定重要成矿区带、远景区。加强重要成矿区带调查与研究,圈定异常,加强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发现新矿(化)点,圈定找矿靶区,加大攻关示范力度,着力培育新的重点勘查区,滚动推进整装勘查。

  针对78个整装勘查区设置综合研究项目,开展跟踪研究,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和会诊,解决关键问题,引导和带动全国找矿工作。组织开展“358”目标动态评估,对工作薄弱区块,如钾盐、页岩气、锡等矿种,加强攻关示范。

  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评价方面,将继续推进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等大型沉积盆地综合调查,强化鄂尔多斯西缘煤铀、陕北和云南等省的油钾、山西和河南等省的煤铝等多矿种综合调查评价。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着力解决低品位、难利用和利用率较低的铁、铝、铜、铅、锌等大宗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问题。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将全面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级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开展重点省(市、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指导。开展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山区城镇地质灾害勘查、岩溶塌陷调查等试点示范工作。加强全国地质灾害综合分析,深化汶川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

  此外,在科技支撑与国际合作方面,将要围绕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开展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重点开展铜、铁、“三稀”和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等矿产的成矿规律和成矿理论研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优化完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开发地质调查野外快速测试与评价、多源地学数据处理分析、三维数据采集与成果表达系统,形成新一代数字地质调查技术体系。

  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立项方式。一是构建“三下三上”工作机制,通过“一下一上”,形成年度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方案和计划项目方案。通过“二下二上”,落实年度部署方案,分解计划项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项目建议。通过“三下三上”,完成工作项目立项论证,形成年度项目计划建议。二是完善专家管理制度,补充完善专家库。三是加大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优选力度,探索计划项目引入竞争优选机制。四是探索构建地质调查规划部署体系。编制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等重要区域和新兴产业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部署实施方案。

  狠抓质量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设计审查、监督检查、野外验收等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一是建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项目评审审查,把好质量关,实事求是评定级别。对项目实施质量进行分类分级评价,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布。二是开展质量大检查,组织好项目管理部门承担的项目质量抽查活动,严格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检查、项目组的自检互检工作。三是进一步探索构建省厅参与项目管理的监管平台、联合开展质量监督检查的新机制。四是探索建立地质调查项目监理制度,对公开优选项目可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项目优选单位管理制度。五是探索建立地质样品测试、勘查数据解译等方面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做好其他管理工作。推进项目管理重大事项透明化,公开遴选项目负责人,公开选择外协单位,杜绝工作项目分包。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大预算执行管理力度。建立优选、外协项目经费监督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绩效评估。继续推进地质技术标准建设,制定发布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兴产业资源调查评价标准局标12项,完成国家标准升级、行业标准升级报批40项。

  增强服务能力。首先要严格资料汇交,这是做好服务的基础和前提。要制定严格的汇交制度,加大检查力度,落实责任制,成果的汇交情况要公开通报,资料汇交情况要与立项挂钩。二是完善“中国地质调查数据网”,进一步搭建好服务平台。三是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地调局要设计、生产、发布一批服务产品。四是进一步做好成果评奖工作。他强调,过去的一年,成果、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服务做得不理想。地调院要不计条件地进行公益性服务,要以此作为省级公益性地质单位的评价标准。

  提高地质调查工作能力

  稳步推进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高校联合共建、联合培养人才、形成培养基地。着力促进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实建强。要坚持“建实建强”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开展省级公益性队伍能力建设动态评估及核查。全面完成院校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充分发挥高校地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对参与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中央管理的行业地勘单位,研究提出队伍能力建设要求。

  加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的培训。继续举办全国院长、站长、总工程师业务管理培训班。加强地质调查技术骨干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地质调查成果交流,组织开展项目负责人阶段工作进展汇报。组织专家野外一线调研和指导。

  加强生产调度、进展跟踪检查和实施情况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编好季报、半年报、年报与宣传资料。组织好生产调度会议,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任务完成。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考核,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突出抓好重点时段、特殊地区野外安全生产,凡在青藏、新疆等艰险地区开展野外工作以及优选项目组,必须配备北斗安全保障设备;加强野外工作站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完善保密制度,重点抓好网络安全和涉密测绘成果使用;加强涉密项目管理,强化保密督促检查。

  加强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基本知识,推出地质文化精品,不断提高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地质行业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四特别”等精神品格和行为风范,我们要继承弘扬。新的形势下,继续加强地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地质队伍的软实力,不断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结合当前实际,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光荣传统,弘扬“青藏精神”。坚守职业诚信,维护行业尊严。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

  汪民在报告总结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为地质调查工作绘就了宏伟蓝图,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先行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