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14届国际矿业大会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地质找矿与科技创新”专题论坛。专题论坛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主持,并专门邀请我国地质、矿产领域的5位专家,分别从中国在地质找矿、深部探测技术与装备、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与成果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展现了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广阔前景,从科学的角度对“携手应对,共促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兴趣。近三百人参加论坛。
据悉,199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青藏高原会战拉开序幕。这项地学界史无前例的重大行动,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十亿元,历时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科院工作者在生命禁区青藏高原,冒着高寒缺氧,高山反应,沼泽悬崖等艰苦条件下在青藏高原发现了3条巨型金属成矿带、7个超大型和25个大型矿床。大幅增加了铜多金属资源储量,有效提高国家资源保障能力。一举改变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的分布格局,有效提高国家资源保障能力,有力促进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且获2011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据专家介绍,在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装备进展方面,自主研发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无人机航磁探测等系统,完成万米大陆科学钻探装备主体集成。研制出地球深部探测的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适用于复杂环境的大道间距折射、深反射、微地震、宽频和高密度地震勘探,可控震源技术和低频地震检波器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瞄准深部地球探测需求,已经在甘肃金昌、西藏阿里、吉林松原、河南栾川等地进行了探测对比实验与应用;这些成果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在航空物探领域,一是中高山区航磁测量方法技术,提高了大跨度和地形复杂地区获取航空物探资料的能力;二是高分辨率航磁测量与精细解释技术;三是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四是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测量与解释技术。使我国在该项技术的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开始,在重点成矿区带开展了1:5万高精度航空物探调查和综合地质研究,为找矿快速突破提供了丰富的异常信息、基础资料及综合研究成果,完成航空物探测量工作量99.5万测线公里,优选航磁异常3570处;查证异常256处;发现铁矿、多金属矿近50处。我国航空物探将以满足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水平和增强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关键技术研究为突破口,以提高航空物探测量系统整体性能和测量精度为重点,在技术水平与调查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专题会上还介绍了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新进展及应用以及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等。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作“青藏高原成矿规律研究与矿床勘查进展”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主持论坛
吉林大学林君作“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装备进展”报告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熊盛青作“中国航空物探技术最新进展”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王学求作“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新进展及应用”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刘亚川作“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新任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