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建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工程建设者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日夜奔波于千里峡江两岸,排查一个又一个地灾隐患,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三峡工程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他们就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
恪尽职守,破解地灾防治难题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党支部,是一个长期在野外一线工作的基层党组织。近年来,他们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聚焦到创新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和提升地质灾害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一些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在三峡库区首先得以应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诸多难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以解决。在开展三峡库区塌岸防治研究工作中,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通过对441公里潜在塌岸段的野外现场调查、实测及分析,查明了重点塌岸段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和岸坡结构及塌岸模式,提出了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方法,研制开发了三峡库区塌岸信息管理与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特别是完成的《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指南》,直接运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之中。
地质灾害监测中心通过对三峡库区万州、奉节、巫山、巴东等移民新城区具有不同地域特征并在学术方面存在争议的重大滑坡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基本解决了万州、奉节、巫山、巴东等重点地区滑坡与斜坡变形成因和机制认识不统一的问题,有效指导了三峡库区蓄水到175米水位时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通过对三峡库区水库诱发滑坡复活机制进行地质分析,研究了三峡水库复活型滑坡和新生型滑坡的产出环境、形成条件、形成机制、降雨影响等因素,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工程防治措施,在理论上形成了水库型滑坡的预测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的完整体系,在应用上形成了水库型滑坡采取的针对性预测方法与防治措施的体系。
该中心的集崩塌、滑坡、塌岸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基础数据采集、存储等25个子系统为一体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管理提供了信息应用和服务平台。
地灾监测中心在国内外首创的滑坡崩塌岩体推力监测系统,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广泛使用后,已在全国其他地区的边坡监测中得到推广。该单位编制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等多项标准规程,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优和严格管理提供了保障。地质灾害监测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就是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大规模实施后得出的经验,由国土资源部向全国推广。
该中心的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获2010年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应用信息技术,为及时发现险情、迅速鉴定灾情、高效有序的应对和处置险情提供了支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已获得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地灾监测中心建立的三峡库区专业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255处,监测崩塌滑坡总体积19.41亿立方米,监测保护8.18万人。
2010年,三峡库区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共监测预警崩塌滑坡3049处,涉及库区近60万人的安全,取得监测数据30多万个,对525处变形明显的崩塌滑坡和塌岸进行了适时监控,指导应急避险撤离近2万人。
有险必应,处置地灾突发险情
多年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一直担负着库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艰巨任务。从2008年三峡水库172米蓄水至今,三峡库区共发生滑坡险情达288次,年平均115次。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哪里有险情发生,哪里就有以党员为骨干的应急工作小组出现。他们或奔赴现场调查险情、应急处置,或指导地方制定预案、抢险救灾。
2010年11月4日,重庆市巫山县群测群防人员发现神女溪滑坡中部、前部地表均出现裂缝,房屋墙体也在开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与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人员驱车7小时赶赴巫山县码头,换乘小船前往滑坡现场进行调查。滑坡前缘还在不停的坍滑,入河土石激起的浪花和滚石吼声让人毛骨悚然。到达现场后,他们立即开展调查和应急监测,在周密分析和计算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疏散了涉险的305名群众。
2009年4月5日,云阳县故陵镇长江南岸村凉水井滑坡出现险情。接到应急通知后,在长江航道封闭的情况下,监测中心主任黄学斌带领专业监测应急人员驱车从陆路赶赴云阳。一路上盘山公路险峻,道路崎岖,加上雨后大雾天气,能见度差,在巫山县又遇到路桥拆修被迫车辆摆渡的情况下,全体人员克服困难,颠簸了近19个小时于凌晨到达云阳。稍事休息后,他们立即进行设备安装,开展应急监测。在他们的建议下,云阳县及时启动了应急防灾预案,紧急疏散转移了滑坡体上的居民,按黄色预警级别开展抢险和监测预警工作。
巫山县巫峡镇龚家方危岩体曾于2008年11月23日和2009年5月18日两次发生崩塌,其中2008年11月23日发生的崩塌体积约36万立方米,产生涌浪高达13米。2009年5月18日凌晨1时20分左右,龚家方危岩体上部残体再次发生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崩塌,入江产生涌浪高约5米,在巫山港码头处浪高约1米。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由于龚家方危岩体位于巫峡之中,山势险峻,岩壁难攀,为查清危岩体隐患,调查人员借助绳索攀崖,一有风吹就掉落小石头。他们穿越带刺灌木,用4小时踏勘和测量,并结合危岩已发生两次崩塌现状和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可能再次发生崩塌的结论,提出了长江是黄金水道,来往船只频繁,一旦再次发生崩塌,造成涌浪将对过往船只造成重大危害,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的建议。
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突发险情工作中,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都能做到掌握库区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快速应对突发地质灾害险情。2010年汛期及175米蓄水期间,湖北省、重庆市多次发生重大突发险情,他们都能及时应对,快速调查,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典型示范,做好防灾技术引领
通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的组织实施,三峡库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模式研究,已经完成了多项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选取了重大(或典型)的滑坡(或崩塌、库岸)为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对象,搭建群测群防监测信息与专业分析试点桥梁,建设遥控监测系统试验示范专业监测野外基地站,开发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型,购置(或研制)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设备,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监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试验实践,并总结其特点、规律、工作方法和规程、配套装备等,提高了迅速发现、判断和处置地质灾害险情的能力。
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和运行中,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紧紧依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运行机制,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决策提供了科技支撑。目前,他们与三峡建委办公室、三峡总公司、宜昌市海事局、宜昌市气象局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已经为全国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了范例。这项工程包括国家统一组织的控制性重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体系和各级政府行政指导下的群测群防体系。
在专业监测中,专业人员采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实时监控和预测预警,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及时预报。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成后,已经过了三峡水库多次蓄水考验,其中专业监测系统已成功监测预警滑坡28处,紧急撤离受威胁的6911名群众。群测群防监测系统已成功预警了千将坪等72处滑坡,使15213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保护。
目前,三峡库区3049处崩塌滑坡和塌岸段均实施了群测群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体系,三级监测网机构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预测预报和组织管理作用。
2003年以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连续8年实现了零伤亡。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也先后荣获全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国抗洪救灾模范”、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先进单位”、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授予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重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