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实现科技创新 走向地质强国

写在地质大调查收官之年(二)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地勘导报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0-12-1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以探索地球奥秘为己任的地质工作来说,如果离开了科技支撑,更无异于盲人摸象。因此,在我们关注地质大调查成果时,不能不关注地质科技进步对地质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我们发现,12年中投入11.59亿元经费的526项地质科研项目,在17个研究方向上硕果累累,无论在基础地质研究、地质找矿理论,还是在地质勘查技术研发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解决地质找矿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瓶颈,提升我国地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地学地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质工作是科技密集型工作,科技进步和理论创新,对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然而毋庸讳言,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掣肘于投入不足和技术落后的我国地质科技工作,曾滞后于地质生产一线的需求,致使野外工作中发现的大量地质问题难以开展相应研究,加之科研与调查工作脱节现象的存在,都在影响着地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正因为如此,在地质大调查中,通过项目倾斜政策,认真解决地质科研与调查紧密结合的问题。我们看到,大调查设立的173项基础研究课题,所取得的一批科研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到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解决中。比如,我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及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等系列研究成果,让我们开始重新认识世界上最年轻的、最高大的高原是怎样生成和长高、长大的,又是怎样在生长过程中孕育矿“宝宝”的。

 
    勘查技术与设备作为地质调查的支撑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调查围绕空中、地面、深部矿产勘查以及矿产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仪器的研制,设立了313个项目,直接推动了我国高新勘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等,已广泛应用在矿产勘查中,且大大提高了找矿效率;阵列电磁方法技术系统和Y12航空物探综合站、多功能电法勘探工作站和一系列物探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为矿产勘查和寻找深部隐伏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000米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和一批深孔取心钻探方法技术,让深部找矿迅速变为现实。毫无疑问,地质装备的进步和技术的提升,为我国开辟地质找矿新领域安上了“导航仪”和“助力器”。


    对于矿产资源品位低、共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的我国来说,没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无法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就无法使已经找到的大量“呆矿”变活。55个大调查综合利用项目,对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意义深远。四川红格矿区钒钛磁铁矿选矿新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再造了一个“攀枝花”;红柱石选矿新技术、氧化钼矿和难选滑石型钼矿选矿新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诸如此类的共伴生和难选冶矿“起死回生”;尾矿回收利用技术的突破,将以往资源粗放利用的“旧账”重新清算。矿产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科研项目吹响的号角,同样是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时代强音。


    12年大调查的科技创新,助力我国地学研究在一些领域进入了世界前沿,如古生物学研究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以著名的《自然》和《科学》等杂志为载体而蜚声海内外;指导全球地层对比的8颗“金钉子”,已牢牢地镶嵌在华夏大地上;岩溶与碳循环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科学界高度关注;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取得突破,使我国成为在陆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3个国家;世界领先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吸引着大批海外地质科学家慕名而来;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的编制及相关专题研究取得成果……这一切,不但昭示着我国地质科技国际话语权明显增强,而且证实着我国正在从地质科技大国走向地质科技强国。

 
    我们相信,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地质科技,必将在这种强烈的时代需求中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