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已成为国际地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如在我国完成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后,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伯奇菲尔德赞扬的那样:“中国政府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对世界地学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重大基础地质理论的创新和攻克调查技术难关两方面:创新和发展了大陆动力学、造山带深部构造演化、区域成矿、岩溶碳循环等一批重大地质科学理论,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我国。攻克了一系列钻探、航空物探、深穿透地球化学、高精度遥感及多目标应用、低品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国土资源调查探测和开发利用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具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了星—空—地立体调查技术体系。发现了辽西中华龙鸟等一批珍稀古生物化石,编制了新一代中国地层表,宜昌黄花场等8个地层剖面“金钉子”获国际地科联批准,地层古生物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世界许多国家分享了中国地学成果。目前,我国已与36个国家(地区)建立良好的地学合作关系,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活跃。特别是在东盟+3框架下,中国通过为东盟国家连续三年开展了矿业管理、野外数字化地质调查系统培训,为东盟实现在地学领域里的数据共享制订原数据标准等,在推动东盟地学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中,让大家充分享受了中国在相关地学领域里所取得的成果。
为让世界共享中国领先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我国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填图中心的建议,得到全球地球化学专家的热烈响应和赞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学计划秘书长罗伯特·米索顿指出,中国在地球化学填图方面走在了国际前沿,并通过培训使40多个国家享受到了这些先进方法与技术,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践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