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门户网: 对地质找矿负责 对找矿队伍负责
——访国土资源部“大讨论”办公室副主任彭齐鸣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刘振国
发布时间:2010-01-04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形成了包括《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报告》等一系列成果。
成果可期,讨论不止。从近期召开的几场讨论座谈会看,既有褒奖,也有担忧,还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如何理解这些成果,还存在哪些待解难题,各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办公室副主任彭齐鸣。
记者:“大讨论”原本2009年8月结束,后来延长至今,是出于什么考虑?
彭齐鸣:“大讨论”要最大程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并形成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可操作成果。在讨论中,难题多、焦点多、观点多,大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需要足够时间整理吸纳。更需要强调的是,李克强副总理2009年8月17日视察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国土资源部时,对地质找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认真研究落实。
本着时间服从质量、形成落地成果的原则,“大讨论”对计划进行了调整。
记者:目前可见的成果是7个材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彭齐鸣:还有十几个材料正在准备,比如大家比较关注的矿业权管理的一个文件即将出台。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大讨论”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提出了大的找矿思路,都是“大讨论”的成果。
另外还有无形的成果,比如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学习了中央政策、理清了找矿头绪,都是推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
记者:最近“大讨论”的座谈非常密集,前期有了长时间讨论,为什么还要再组织座谈?
彭齐鸣:前期的讨论更加宽泛,没有圈定范围,让大家自由发挥。最近的讨论主要围绕7个靶子展开。我们组织的座谈很有针对性,目的是广开言路,最大限度倾听各方利益诉求,也保证文件出台后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记者:目前达成共识的有哪些问题?还有分歧的有哪些?
彭齐鸣:总体来看,当前地质工作以找矿为重点,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拉长地质工作产业链、依靠科技人才等方面,大家的认识已经基本一致,对几大措施给予认可,并认为几大成果很有深度。
但在具体操作上会有不同的思路。各方也有不同关注点,比如整装勘查如何体现新机制、公益性队伍建设、地勘单位改革指导意见等方面,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共识。
记者:各大成果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彭齐鸣:《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报告》是一个思想理论成果,主要是为地质找矿定位、定方向,指出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和措施。
其他6个文件都算是具体措施,我主要谈其中3个:关于整装勘查新机制,主要是提出了整装勘查的思路,搭建找矿平台,理顺各种关系,明确权益分配,调动各方面找矿的积极性。关于地勘单位改革,并不是强制性改革文件,而是汇总了各地支持地勘单位改革的做法,找出有成效的,向各地推荐,可参照执行。关于行业管理与服务,这方面一直是老大难,没怎么到位,政府尤其是国土资源部门如何服务、管理、规范,缺少有效的抓手,希望通过这个文件有所加强。
记者:整装勘查是近来的“热”话题,既然勘查投资强调多元,为什么还要“整装”?整装勘查如何体现地质找矿新机制?
彭齐鸣:新机制的范围比较宽泛,整装勘查只是一种,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的一个探索。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当下我国有中央、地方、企业等多元投入,各自参与找矿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与计划经济“大一统”开展找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要设计、搭建有效的平台,让各方资金都愿意投入,都能从中获利,而不是现在这样各干各的很零散。
按照地质工作规律,一个大矿的发现往往是通过很大区域的调查、勘查逐步实现的,需要各方面参与。基础地质工作需要公益性地质工作支撑,矿业权管理应该有地方政府支持。商业性地质工作应该由企业作为勘查主体,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需要联合整装勘查。
当然,各方“整装”不是捆绑,而是分体运行、有机衔接。而且,整装勘查要防止“国进民退”。整装勘查必须加强管理,确定主体,设计关系图,确保谁投资谁收益。
记者:地勘单位改革的焦点难题有哪些?
彭齐鸣: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各单位的实力、发展思路不同,遇到的难题也有所区别。由于与事业单位有不同的财务、税务规则,还涉及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单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还很难解决。
比较相同的问题有: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基地建设落后、矿业权获取难、同城待遇等。
记者:关于公益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得较多,地勘单位有一些担忧,应该如何理解?
彭齐鸣:一些地勘单位担心,如果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规模过大,会出现挤压他们生存空间的现象。这一点必须澄清,以免有误解。
首先,公益性地质队伍不可缺少,无论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我国基础地质调查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前的地质找矿,而且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的任务非常重,必须有专门的队伍支撑国土资源管理,为政府提供有关支持。世界各国都有先例。
其次,公益性队伍建设,不是单纯的做大哪一家,而是做好全国的公益性队伍建设。国土资源部会有明确的顶层设计,根据具体工作量决定队伍规模。
再次,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
记者:勘查环境不好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难题,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彭齐鸣:勘查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矿业权管理,二是与基层政府、社区的关系。这一点在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共识。
大家表示理解,在计划经济时期,地质找矿大一统,不存在给找矿设置障碍的问题。现在形势变了,找矿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基层政府要发展经济,村民要保住土地、山林,而且大家都认为矿产资源的利润很大。因此,各方都会对地质找矿抱有很大期待,希望获得应有权益。
除了加强矿业权管理给予保障,地质工作者要理性面对,尽量争取省级政府支持,与市、县级政府加强沟通,争取社区理解。
记者:七大成果预计在何时推出,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彭齐鸣:七大文件涉及群体广泛,关系到地质找矿的前途命运,必须慎之又慎。我们还将继续征求听取各方意见,更加聚焦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争取尽快出台,使“大讨论”成果逐渐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