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四川甘孜甲基卡地区发现超大型规模锂辉石矿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发布时间:2015-03-25

利用综合找矿方法,在甲基卡锂辉石矿床外围新发现8条锂矿化伟晶岩脉。经对其中X03脉钻探验证,新增氧化锂资源量64.31万t,规模达超大型。初步总结了成矿规律,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方法技术体系,为隐伏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提供了示范。

1.项目概况

“四川三稀资源综合研究与重点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的“我国三稀资源战略调查”计划项目所属的工作项目,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承担。项目起止时间为2012—2015年。主要任务是在已有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化探测量和遥感解译,圈定出新的找矿靶区并进行重点验证,扩大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远景。

2.  成果简介

(1)工作区位于四川省康定、道孚、雅江三县交界处,属松潘一甘孜造山带雅江褶皱一推覆带中段。经2012年选区研究,2013年在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外围开展了重点调查评价,至2014 年共计新发现锂辉石矿脉8条(Li2〇1.3%~1.86%),并圈定出物、化探异常验证区。通过对其中的X03矿化脉和异常进行查证,证实为一条巨大的锂辉石稀有金属工业矿脉(图1 )。该脉新增氧化锂资源量64.31万t,其中333类资源量 50.64万t,达超大型规模。X03矿脉属钠长石-锂辉石花岗伟晶 岩型,产于甲基卡构造一岩浆热穹窿北东缘上三叠统新都桥组动热变质红柱石 十字石石榴子石二云母片岩中,受成穹后期张性裂隙控制,由多期次脉动充填交代形成。地表仅见1处露头,主要为隐伏矿。X03矿体具分枝复合特点,走向近南北向(图2)。矿体西倾,倾角25°〜35°, 南北长1050m,宽50〜114m。矿体平均厚66.4m。矿化较均匀,Li2O平均品位1.5%, 易开采。共伴生有BeO、CsO、Ta2〇5、Nb2〇5、Sn等,可综合利用。

(2)初步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随着松潘一甘孜造山带的形成,雅江北部晚三叠世巨厚复理石遭受了东西向、南北向双向挤压收缩,深层次滑脱一推覆,造成了深熔花岗岩底辟侵位(215Ma)—热隆伸展一同构造动热变质一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局部热接触变质一晚期阶段退变质作用,形成了与花岗伟晶作用有关的锂、铍、铌、钽、钨、锡、水晶等成矿亚系列。花岗伟晶岩矿体(脉)产于甲基卡穹窿顶部和周缘晚 三叠世西康群石榴子石-红柱石-十字石 动热变质地层中,受成脉期张性裂隙控制。伟晶岩矿脉的内部分带不发育,形态受裂隙控制,锂辉石矿化具有多期次 脉动式交代的特点。

经过综合研究,提出了“含矿伟晶 岩与印支期晚期花岗岩浆成穹作用关系 密切、穹窿体具有多中心”的地质新认 识。通过地质填图和精细遥感解译,发现含矿伟晶岩块堆积体大多具线性带状 的分布特点,在第四系掩盖区常形成微 地貌隆起,与零星露头对应,该堆积体 应属原地的含矿伟晶岩残坡堆积物,是 锂辉石矿的直接找矿标志。间接找矿标志为红柱石-十字石变质带、近矿脉棕黑色电气石角岩和叶片状堇青石化、矿脉强烈钠长石化和蓝色电气石化、高反射率与线性分布遥感影像、高电阻率物探异常及锂、铍、铷、锡组合异常等。

(3 )建立一套找矿评价方法体系。建立了成矿条件分析及选区研究一遥感 解译圈定伟晶岩可能出露范围一地质填图手段优选靶区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异常一电法测量判断伟晶岩规模和延伸一多元找矿信息综合研究分析圈定找矿靶区一钻探验证的一套找矿评价技术方法和流程,为隐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找矿提供了技术示范。

3.成果意义

稀有金属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 属”和“推动世界前进的元素”,其战略地位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亦将其列为“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少的绿色新能源金属和储能材料。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甲基卡大型锂辉石矿的外围又新增氧化锂资源量64.31万t,预测全区有望突破200万t, 为建设川西锂资源综合开发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付小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