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编制的两项国家标准《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要求》及《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发布,202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据介绍,岩溶区土在地表、水在地下的特殊结构,对气候、水文等环境要素响应敏感迅速。通过对岩溶关键带环境变化响应快速的水文过程、地球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三大过程)进行监测,可为解决岩溶区资源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然而,以前因为不同类型的岩溶关键带在监测过程中选择的监测指标、监测原则等不尽相同,监测技术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无法精准地获得岩溶关键带对环境变化快速响应的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要求》从岩溶关键带类型划分、监测站点布设原则、监测工作原则、监测指标、监测数据汇交与处理、监测信息共享与服务等方面入手,详细地介绍了对不同类型岩溶关键带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全国各类岩溶关键带,如北方干旱—半干旱岩溶、西南亚热带岩溶、云南热带岩溶等。该技术要求的实施,不但可推动我国岩溶关键带研究,还能开展岩溶关键带研究国际对比,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则以岩溶洞穴学概念体系为基础,在充分参照国际现有术语和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岩溶洞穴学学科领域,以及岩溶洞穴的类型、成因、形态、堆积、气象、档案、生物、探测技术、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利于进一步准确理解和表达岩溶洞穴学内容,促进技术交流和科学研究。
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是对岩溶地质研究所前期成果的高度凝练,可有效提升我国岩溶地质标准化工作程度,支撑岩溶领域调查研究,发挥标准在服务岩溶区可持续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