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利用我国全新一代海洋综合物探船“海洋地质八号”,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海洋调查同行、海洋工程企业等9家机构提供了一次联合科考的机会。
这是一次深度合作、联合创新的探索。短短的3天航程, 充分展示我国最新一代海洋地质调查装备能力,以“海洋地质八号”船为载体,开展多项调查,共建共享、联合创新的开放理念在不断推进深入。
这是一次跨界交流、创新融合的尝试。来自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海洋地质调查、海洋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交流,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学者与一线海洋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正在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打开创新大门。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搭建共享开放平台
7月11日-1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共享科考平台首航,“海洋地质八号”搭载行业管理部门、海洋调查同行、海洋工程企业等9家机构的20位专家开展了一次联合科考。
起航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到码头为共享科考平台首航送行,并发布起航令。广州海洋局局长告诉记者,“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科考平台共享行动,面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放科考船及大型仪器设备等。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的开放,为突破制约海洋探测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进军海洋科学和技术制高点提供重要的科考平台支撑。”
今年6月,广州海洋局通过官方网站发出公告,面向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放包括“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十号”、“海洋六号”等在内的7艘科学调查船以及船载设备,室内测试、处理等大型仪器设备。业内人士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大型海洋基础设施和重点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在国内并不多见。
“海洋地质八号”是我国新一代三维地震综合科考船,2017年12月入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船装备有6组地震电缆和6排气枪组成的双震源枪阵,未来还可扩展为8缆及8排气枪阵等先进调查设备,具备在全球海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等调查作业能力,总吨位约6918吨。入列半年来,已就船舶性能、调查设备等开展了各项试验,正努力形成调查生产力。
起航后,待科考船驶离航道,进入宽阔的海域后,船长张朝贵即组织全船人员开展安全培训,讲解安全规范,介绍科考船安全规章,并由三副示范了救生衣的穿戴方法,各种应急信号等,组织全体人员参与了“弃船”救生演习。
为便于参航单位尽快熟悉科考船环境,开展联合科考,调查部技术负责韦成龙、曾宪军带领参航单位科考队员们参观三维调查设备等。宽敞的仪器房,后甲板犹如巨型炮筒的气枪震源、盘放整齐的巨型电缆、鲜艳黄色的头标尾标,以及带有两翼,具有定位、测深、导航等多种功能的红色“水鸟”等让大家大开眼界,兴奋不已。
此外,航次还安排了海洋地质调查局调查技术手段及三维地震讲座等,介绍海洋地质八号船科考工作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给海底岩层做CT。”韦成龙说,通过三维地震,可以准确掌握海底立体岩层构造,探测海底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层的具体位置,是钻探海底资源前的必要手段。
多道地震作业是航次的重头戏。7月12日,“海洋地质八号”驶达珠江口外海域细担岛南面工区后开始作业演示,调查作业人员身着橘黄色帆布工作服,穿戴好安全设施,实施现场作业。将尾标、电缆、水鸟等等依次排放入海后,再启动气枪震源,“放炮”,收集地震信号。其他参航单位人员也同样身着工作服、安全帽、工作鞋等,在甲板两侧近距离观摩,现场研讨。三维地震的海上试验从设备下水、监测、地震试验、接收地震信号及回收,耗时12小时。韦成龙介绍,如果到更远的海区开展正常作业时,一般需要排放4条缆,仅水下设备布设就需要48小时。
科考平台全方位的开放,带给管理者、科学家、企业家深度的思考。登船之初,广东帮鑫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欧阳永忠希望,“通过这次科考,应该可以把产业链两端打通,更清楚对方怎么工作,需要什么。”3天的随船科考,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红表示“很兴奋,收获非常大,也很震撼”,她认为,中国要实现海洋地震调查装备技术的自主化,必须另辟蹊径,从根本上改进。
创新联盟:推动共建共享
本次科考,也是广东海洋创新联盟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的首次海上联合科考。因此,除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主持的三维地震调查技术海上试验外,“海洋地质八号”还搭载了来自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的无人船、三维激光扫描仪、旋转磁定位防碰绕障系统等先进装备开展海试。
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立于2017年9月,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共同发起组建,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省级层面的海洋科技创新联盟,旨在推动成员单位间的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共享共赢,支撑服务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和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成立以来,收集了23家成员单位的各类可共享资源150项,涉及软件平台、科考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知识产权及其他科研资源。
联合科考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组织,广东海洋创新联盟协办,有来自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中天启明石油公司、珠海云洲智能公司、广东邦鑫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惠尔凯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
除开展多道地震作业演示外,7月11日,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听风者”号多用途无人船在海洋地质码头水域完成400米×200米测区水下地形全覆盖测量,测线总长约10公里。公司事业部负责人唐梓力介绍说,“听风者”号可搭载多波束、单波束、侧扫等不同任务载荷,自主航行,按照设定的间隔在指定海域面积范围内自动完成水下地形测量、水下地貌探测、流量测量、重力磁力场测量、水下目标物寻找等测量任务。
起航当晚,来自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钱立兵等将提前安装在海洋地质八号船上的三维移动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启动,开展了对无居民海岛的三维地形扫描勘测。科考船船以4节航速历时2小时快速获取了担杆列岛的细担岛外侧海域高精度定位定姿数据、高密度的三维点云和导航数据,并通过对三种数据的综合解析,快速获取了部分岛体地形数据,展示了这一系统作业距离远、获取点云数据高效、工作窗口全天候等特点。
7月12日下午,航次还对中天启明石油公司自主研发的旋转磁定位防碰绕障系统进行了试验测试。这一系统使用高精度磁场测量探管和旋转磁场发生器之间距离和位置,在钻井作业中,可配合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实现相距数百米的两口井在数千米深的开采层处对接连通,也可以实现在进行多分支井开采时主动防碰和绕障的技术,同时还可用于各种特殊工程如铅垂孔、坑道爆破孔、救援井、平行井等作业时,给予更精确的定位测量。
跨界交流,催生创新的火花
短短三天的科考,联合科考的成员单位围绕航次工作和联盟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召开了8场技术讲座,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探讨航次科考任务,并围绕海洋创新联盟共建共享机制展开座谈,对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机制提出体会和建议,着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以便更好地融入及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介绍了科考平台共享的目的意义、开放原则及申报流程等;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科技处陈文介绍了创新联盟共建共享机制方案,各参航单位专家分别介绍了海上拖缆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三维激光扫描水上水下一体化测试技术、海洋测绘现状及进展、海洋工程装备、水声通讯技术应用、磁定位防碰绕障系统、海洋探测无人艇技术最新应用进展等。
国家万人计划学者、中天启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岩峰参航后感慨,单一企业进行海洋科技创新往往有巨大的局限性,创新联盟则提供了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航次从组织安排、行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创新联盟共建共享的特色,有助于推动成员单位在跨界交流中催生创新的火花。
三天的联合科考,“海洋地质八号”船先进的调查技术、整洁的船容船貌、科考团队敬业务实的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给地方管理部门、联盟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总工程师李萍参与了联合科考,她赞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放共享“海洋地质八号”航次,为广东海洋创新联盟各单位提供了良好的联合科考机会。她说,“感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供大家这么好的机会,从中深深感受到海洋地质调查人的理想、抱负和精神,也感受到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的专业、热情。”她表示,下一步,创新联盟将根据本航次各成员单位的宝贵建议,充分发挥共建共享、协同创新作用,加快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各成员单位间畅通有序、经济合理地共享资源。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极为重视科考平台开放共享联合科考,党委书记温宁担任航次总指挥率船出航,他说,“加快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加强涉海单位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接下来,我们还将全面开放7艘科考船,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提高使用效率,发挥联合科考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的实现,深入探索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推动海洋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