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英雄队旗在找矿主战场飘扬山东六队找矿突破纪实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找矿突破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李伟锋 李国宏 房贤金 发布时间:2012-05-10

    近5年,一年一个特(超)大型金矿、累计探明和控制的黄金储量超过700吨,潜在经济总价值超2000亿元。

    看到这组数据,人们无疑会想到“奇迹”二字。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我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正如山东省地矿局局长郑金兰评价的那样:哪里有金矿,哪里就有六队;哪里有六队,哪里就可以发现金矿。

    英雄地质队重展雄风,叩响胶东“深部金库”之门 

    胶东采金,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但真正让胶东在亚洲乃至全球叫响并赢得“金库”美誉的,是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自1958年成立后,地质六队就以胶东找金为主。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共在胶东大地探明特(超)大型金矿12处、大型金矿8处、中小型金矿50多处,累计提交黄金储量1400多吨,相当于同期全国探明黄金储量的1/4。

    六队这面全国地勘行业的旗帜,曾经创立了“焦家式金矿”理论,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2年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唯一的“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称号。但由于诸多原因,以后的十多年间,六队一直徘徊在低谷。进入新世纪后,尽管经历了诸多曲折,但六队抢抓机遇,不等不靠,再次将工作重点投向地质找矿主战场,在“资源山东”建设战略实施中争当先锋,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胶东深部找矿战略。

    深部找矿,使胶东这个“金库”再次引起全国的瞩目。

    2007年9月,六队在寺庄深部提交的51.83吨特大型金矿现世,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攻深找盲的重大突破。闻此喜讯,温家宝总理欣然批示:“祝贺在金矿勘探中取得重大发现,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领导也多次到现场指导,肯定六队的深部找矿方向,鼓励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争取更大突破。

    在总理的关怀、领导的鼓励下,六队干部职工干劲倍增,此后的找矿突破也呈一发而不可收之势。2008年,在焦家深部探明105吨的超大型金矿;2009年,在马塘深部找到储量126吨的超大型金矿。随后的两年,两个尚未完成详查的深部探矿项目再传捷报,控制的金资源储量已达到特大型规模,且进一步扩大资源储量的前景非常明朗,目前控制的金资源储量已超过300吨。

    更为重要的是,六队的找矿突破,在胶东“金库”500米以下的第二找矿空间,敲开了一扇大门——一个储量更大的“深部金库”雏形,展示在人们面前。山东省地矿局充分发挥六队的引领作用,协调组织局属第三地质大队等单位走进这扇大门,为山金、招金及莱州市、招远市属企业探明黄金储量500余吨。仅以现在找矿成果看,这个仅有雏形的“深部金库”的黄金资源储量,已超过了1200吨!

    这个“深部金库”,这个世界级金矿田,仅在焦家成矿带一个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就实现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具有宏观影响大成果的目标,创造了世界找金史上的奇迹。资料显示,形成胶东“金库”的焦家、招平、三山岛三条成矿带尽管在地面十几公里以下,但有着相同的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且在地下可能属于同一条构造带。三条成矿带的总长度也超过了70公里,这个“深部金库”到底有多大,人们现在还无法预料。

    只用短短5年,六队就重塑了胶东“金库”的格局。在打开浅部“金库”的同时,又叩开了一个“深部金库”,且这个“深部金库”远未圈闭封底。

    在地质找矿主战场上,英雄地质队的队旗再次高扬。

    “阶梯式”成矿模式,打开“深部金库”的钥匙 

    谈到深部找矿突破原因,山东地矿局副局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伊丕厚说:“科学论证、大胆决策是关键。”

    胶东,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金矿区,但勘查和开采深度一直停留在500米以浅,胶东深部一度也被戴上了“五毒俱全”的帽子——矿体薄、品位低、规模小、变化大、埋藏深,找矿前景不好,风险大。自然,那里的深部找矿也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胶东深部真的无大矿吗?山东省地矿局、六队的科技人员不信这个邪。他们在全面回顾胶东找矿历史后认为,制约胶东深部找矿突破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受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原有仪器分辨率不高、传统探矿技术和设备钻探深度太浅等诸多原因制约,人们对胶东深部的成矿地质条件、赋矿规律的认识并未到位;二是受全国地质工作大环境的影响,胶东深部找矿的投入严重不足,深部验证也不到位。

    “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六队人,在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在寺庄部署深部验证的第一钻,拉开了向深部要资源的序幕。”伊丕厚说。

    六队的大胆决策,也得到了来自省地矿局的强力支持。局里借一点、队上筹一点、职工集一点、修旧利废凑一点的办法,吹响了向胶东深部要黄金的号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7年,六队在深部抱出了一个重量达51.83吨的“金娃娃”——这就意味着,他们撬开了胶东“深部金库”的一条缝。

    寺庄深部找矿的突破,立即在资本市场引发了一场风暴。当寺庄特大型金矿转让给山东黄金公司的消息在媒体披露后,“山东黄金”旋即成为股民热捧的对象,公司股票连续出现了三个涨停板。

    六队现任队长崔书学说,2007年,新任局长郑金兰提出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以后,省内深部找矿成为“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的立足点,对六队深部找矿的支持力度更大了,科学论证也更加全面系统。局机关和六队的技术力量联合,成立了深部找金理论攻关小组,在对胶东金矿找矿成果、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和攻关的基础上,提出“阶梯式”成矿模式,使“焦家式”成矿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在“阶梯式”成矿模式的指导下,六队在成矿带向下延伸的每个缓倾斜台阶上部署了深部找矿项目。于是,人们陆续看到了105吨的焦家深部、126吨的马塘深部两个超大“金娃娃”,还有两个尚未完成勘查已控制黄金资源储量超过300吨的特(超)大“金娃娃”。

    胶东“深部金库”的大门,就这样向六队敞开了。

    机制创新,实现深部找矿快速突破 

    有了打开“深部金库”的钥匙,如何实现快速“补仓”呢?六队的答案是:依靠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地质工作规律的新机制。

    在勘探方法上,六队跳出原有规范先普查再详查的框框限制,从普查到详查,实行总体设计分段实施的策略,采取“边施工边调整优化工作部署,边勘查边提高储量级别”的技术路线,普查、详查、勘探压茬进行。在部署普查工作时,就进行水文观测孔的施工,在全部普查工作结束时,矿区实际已经掌握了年度地下水文数据,不受后续详查加速的时间影响。在勘查组织上,地矿局党委以六队为主、统一安排和调度全局勘查力量共同参与、集中进行大规模找矿会战的方式进行,将找矿项目一步做到位。在关键时刻,郑金兰多次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难题,指挥协同作战。在这种模式下,十几台、几十台钻机和几百人、上千人队伍同时上阵,帮助六队完成了一年一个特(超)大型金矿的跨越。

    在内部管理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分配中,健全了多要素分配机制,形成了岗位工资、效益工资、节约和利润分成等多种分配形式,合理拉开职工收入档次;激励中,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实行绩效考核,设立了地质找矿奖、探矿创纪录奖、安全质量奖、项目成果综合考核奖;项目管理中,实行“四定一保”——定工期、定质量、定成本、定人员、保效益;探矿工程实行“单孔全成本承包”。

    引人注目的是,六队还以适应经济和地质两个规律为目标,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找矿有关的地质、探矿、测量、水文等业务科室,分别被改组成了资源、探矿、测量、水文等二级实体,实现了业务管理与找矿突破过程中的内部市场化无缝对接。

    在找矿手段上,大力推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几年来,六队采取争取局里支持加自己筹措资金投入的办法,共投资5000余万元用于设备的购置和更新改造。同时,强化在钻探工艺、探矿设备等方面的自主创新,重点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高精度磁测、大深度钻探等先进装备的应用,为六队确定定位深部隐伏矿体提供了“透视眼”;自主创造的“系统分析、优选靶区、物探精测、联合评价、深孔验证”的深部勘查技术集成和找矿路线,为深部找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装备更新、技术创新的助力下,六队向深部要矿的能力大大提升,以前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难题,也得到化解。现在,他们的探矿深度已由原来的500米以浅迅速扩大到2000米以下,并正在探索向更深领域扩展。

    在资金投入上,建立适应分散风险原则的多元投入机制。按照“市场运作、入股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六队在“投入以我为主”的原则下,广泛吸收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在解决找矿资金投入的同时,解决了找矿风险过高、找矿动力不足等问题。五年来,六队累计投入找矿资金6.5亿元,其中拉动社会投资3亿元。

    在六队的这一机制,其中有的做法跳出了原有的勘查规范,跨越了勘查阶段,是否有违地质工作规律?是否会为今后的矿山开采留下隐患?

    面对记者这样的疑问,在5个勘查项目均参与其中的姜洪利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以宋明春博士为首的金矿理论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胶东金矿在地表虽表现为三条成矿带,但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三条成矿带在进入地下后逐渐靠拢并连成了一体。” 姜洪利说,“这是六队进行勘查机制创新的地质基础,也预示着胶东深部找矿具有巨大的前景和潜力。在尊重地质勘查规范的基础上科学创新、新技术手段和装备的应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地勘业也成倍地提高了找矿效率。”

    坚守传承英雄队精神,为找矿突破注入不竭动力 

    透视深部找矿突破,我们看到的是六队职工对英雄队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也正是这份坚守与传承,为找矿突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

    和全国其他地勘队伍一样,在地质工作低谷期,六队职工也曾遭遇最长半年领不到工资的窘境。在困难面前,职工纷纷靠在外打零工、加工首饰维持生存。即使如此,职工们也不愿意离开六队这个英雄集体。

    有了六队职工的这份坚守,新世纪,当调整后的六队党委吹响“高举英雄队旗帜,重振英雄队雄风,再造英雄队辉煌”的号角时,一下子就点燃了职工沉寂已久的激情,并在找矿突破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姜洪利就是六队职工坚守与传承英雄队精神的典型代表之一。现已50多岁的姜洪利,在五个大“金娃娃”的勘探中,一直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监理。勘探会战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六队职工对英雄队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焦家会战中期,整个焦家深部探矿区域就像是一个“哑铃”,当钻探到“哑铃”中部区域时,忽然发现整个矿体断开了。姜洪利就组织专家讨论,地质、物化探各种技术手段齐上阵,综合研究地质资料,调整钻孔位置,最终在千米深处又找到了那个失踪了的“哑铃把儿”;在原先不作为详查地段的矿区东北部,姜洪利对前人的成矿理论作了新的研究,设计的钻孔打出厚22.73米、平均品位9.26克/吨的矿体。最终,焦家金矿床在深部探获金资源量105吨,潜在经济价值300亿元。

    从寺庄金矿会战开始到现在,姜洪利几乎没有休过班,一直住在野外,心里装的全是矿石。为了焦家项目,他舍小家、顾大家,甚至在女儿临产时都没有离开矿区。外孙出生后,女儿打电话来报喜,当了姥爷的他禁不住泪水盈眶。为了在会战第一现场离孔位最近,工作研究方便,姜洪利与地质、测量、水文技术人员和取样工吃住在一起,每天要到夜晚12点以后才睡觉。为了加快焦家金矿床深部详查进度,在其他地质技术人员尚未到场的情况下,姜洪利一个人承担了7台钻机的编录任务。

    自寺庄项目开始,姜洪利就把培养新人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年轻技术人员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技术上指导,从而为六队培育了一支充满奉献精神的蓬勃向上的技术团队。

    这个团队就是以李瑞波、周明玲为代表的年轻技术骨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野外工作时间与工龄等长,足迹踏遍国内若干个省份,业务日益精湛,逐渐挑起了大梁。他们积极、乐观向上。他们一点都不会抱怨工作辛苦、环境恶劣,说出来的都是在野外如何风光。

    这是这群时时刻刻把地矿事业装在心中的人,成为六队深部找矿的主力,也是英雄地质队旗始终高扬的保证!

    建设先进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谈到深部找矿快速突破的精神动力,分管局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局纪委书记郝云平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郑金兰书记组织带领局党委一班人坚持文化引领,不断丰富和发展地矿文化,提升山东地矿软实力。在传承‘三光荣’精神的同时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努力创新,赶超一流’的新时期山东地矿精神。正因为全体职工对英雄队文化的坚守、传承与发展,深部找矿快速突破才有了持续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实践证明,文化也是生产力”。

    据六队党委书记赵华成介绍,六队党委结合每年工作实际,一年提出一个文化建设重点,在六队营造了以文化启发智慧、在深部找矿中立功的浓厚氛围:

    改。针对此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六队以改革为突破口,让职工树立在发扬英雄队精神的同时,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在找矿突破、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实现资源报省、资源报国。最直接的举措,就是按照“让想做事的人有事做、能做事的人做成事”的理念,进行队机关压缩岗位、精简人员的改革。

    改的力度有多大?数据也许就是最好的说明:机关管理岗位由124个精简到64个,科级干部由84个精简到38个。

    抢。就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在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中打头阵、做先锋,具体举措就是抢矿业权、抢立项。在完成队机关改革后,六队组织技术人员对历史地质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胶东半岛上筛选成矿有利地段,登记探矿权76个。在对这些矿业权进行进一步筛选后,以寺庄为突破口申请立项,并得到了来自山东地矿局经济、技术、精神等多方面的支持。

    管。全队建立健全了“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队机关实行了岗变薪变、收入能增能减的新分配机制;对二级实体,实行的是责、权、利相结合,捆绑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对地质勘查业务管理上,建立了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在对领导的监督上,建立了管理督导、管理服务、管理监控机制。

    拉。拉长产业链、拉动各类资金投资胶东深部找矿的积极性。在寺庄深部突破并顺利转让矿业权后,六队适应钻探工作量逐年增加的形势,将钻探公司一分为三,拉开了内部竞争的空间。确立了探采治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将产业链条由单一的勘探拉长到了采矿。

    超。教育职工不躺在英雄队的功劳上睡觉,实现自我超越,勇于创新,不断焕发新光彩,实现率先发展。一年一个大矿而且一个比一个大,正是对超的最生动的诠释。

    当下,六队有了新时期更宏伟的愿景——打造能探会采、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地质勘查队伍。

    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光大,正在让英雄的六队迈向更高的山峰。祝愿英雄地质队的红旗永远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