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工作要求
一、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的集成、深化和延拓
根据 “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部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服务”的“四个服务”方向,加强各专业协调,实现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加强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提交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综合性成果。
对于青藏高原以及各大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本着“综合、攻关、提高、服务”的原则,一方面要开展重大区域基础地质的综合研究与总结,加强图幅成果的综合,编制综合成果图件,建立成果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强地物化遥成果的综合研究、集成与深化,提高成果整体水平和应用效果。
二、加强成果质量管理
进一步明确局、大区中心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等项目管理职责,加强协调,各负其责,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充分发挥整体技术优势和潜力,保证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基础地质调查任务。
加强质量检查,组织举办全国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展评会,总结成果,分析差距,不断提高成果质量和成果管理水平 。
三、健全业务支撑体系,保证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健康发展
基础地质调查既涉及多专业领域,又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队伍和人员来承担。目前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等急需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需要强有力的业务支撑体系,才能确保地质调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果。
一是建设业务支撑体系。选择专业基础好,人员力量强的直属单位为核心,吸收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参加,建立业务支撑体系,为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天然气水合物等专项调查提供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支撑。
二是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在地调局统一的管理框架下,对于和地方合作的项目,建立协调一致的合作管理机制。
三是以各种方式培养和留住一批胜任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才。
四、完善基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
农业地质调查:重点是完善与健全方法技术体系和评价指标,加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城市地质调查:在上海、北京、杭州三个城市地质调查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市立体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技术要求、成果表达与服务方式,建立技术指标体系。
进一步完善海洋区调的相关技术要求。
五、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野外数字填图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试点图幅成果验收的基础上,总结成果经验,指导数字填图。继续开展数字填图项目技术跟踪与技术服务,建立各大区数字填图技术支撑和质量管理体系。
积极推动区域物化遥资料和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区域物化遥深穿透、超微迹、高俯冲、宏观、快速及多参数、信息丰富的特点,提高区域地质调查信息采集质量和工作效率,更新地质工作的基础图件,促进地物化遥成果资料的融合,提高地质填图水平。
做好新引进的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的试生产工作,发挥其先进的技术优势,提高我国航空物探的调查能力,拓宽其服务领域。同时,积极开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引进工作。
组织赴发达国家考察和调研基础地质调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中外基础地质调查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
2005年工作重点
一、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总结
对大调查以来在青藏高原所取得大量的地、物、遥等实际资料和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和总结,整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整装性成果。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全面总结青藏高原基础调查成果:
一是,建立青藏高原地物化遥数据库检索查询系统,实现区域性基础地质数据的集成管理。
二是,编制区域性系列图件,系统总结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成果,全面提升青藏高原地质研究水平,形成一批有国内、国际影响的大成果。
三是, 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就青藏高原地质、资源、环境等有关重大问题,开展专项成果的集成和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二、继续开展农业地质调查和综合评价工作
继续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即: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在完善与健全方法技术体系和评价指标基础上,加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土资源科学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服务,为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积极推进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
加强城市地质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和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结合的新模式,主动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
四、海洋地质工作
加强海洋专项工作。积极与外交部沟通,进一步落实429专项钻探工作,力争2005年正式上钻。 抓好118专项的天然气钻探取样工作,争取有实质性突破。
五、数字填图技术工作推广
加强数字填图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建立大区技术支撑体系,培养一支熟练掌握数字填图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