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全国地调和局工作会议 > 2008年局工作会议 > 会议报道
(本网讯)2008年3月2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指出,2007年,在部党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业务建设方面:
统一部署能力明显提高。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问题地区,以整装性成果为目标,打破经费专业切块,统筹部署,突出重点,推进多学科、多专业协同配合,调查与科研相结合,明确了“十一五”后三年工作思路与2008年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在部有关司局、财政部的支持和指导下,提前开展2008年大调查工作部署和立项论证工作,及时组织编制完成项目计划建议,为及时开展野外工作创造了条件。
重大地质调查工程立项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已通过会签,在财政部的支持下,2008年先行启动部分工作。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立项申报工作得到推进。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地壳探测工程已形成项目建议书。
地质调查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海域地质调查取得重大突破。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核查、矿业权调查顺利推进。多目标矿山遥感监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矿政管理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提供了决策依据。与19个省区市合作完成了135万平方公里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促进了中东部主要经济区、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完成北京、上海、杭州的部(局)市合作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发挥了作用。主动服务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地区的规划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成功预报地质灾害849起,为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宜昌黄花场奥陶系中统和大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获得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批准,成为我国第7枚“金钉子”。成功研制高温超导三分量磁强计科研样机。成功开发数字罗盘,地质调查信息采集、分析、评价系统进一步完善。
科技创新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科院科研竞争力进入世界1000强,列在全球地球科学学科竞争力排行榜第57位(中国科研机构第2位)。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盐湖资源与环境等5个实验室成为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等3项成果获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高分辨率光谱遥感信息地质应用技术研究等20项成果获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地球科学领域批准成立的国际岩溶中心落户我局。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与俄罗斯、南非等8个国家地调机构签订了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国际或地区性地学组织活动,提高了国际影响力。牵头组织了亚洲地质图、亚洲水文地质图、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等一系列国际合作编图。跨境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全面展开。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等援外矿产地质调查项目进展顺利。中美矿产资源评价、中荷合作地下水能力建设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取得初步成果。成功举办多期发展中国家地矿管理官员研修班和技术培训班。
在队伍建设方面:
队伍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按照中央编办的批复,完成了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等22个机构隶属关系的划转和更名挂牌,理顺了管理体制。各单位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按照局批复的“三定”方案,调整了内设机构、岗位职责、人员编制,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调整补充了8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充实了力量,优化了结构。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全局有93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开展局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和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局机关干部管理,调动了干部积极性。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后备干部名单,制定了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集中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举办80多次专题讲座、120多个培训班,共培训干部5700多人次,干部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启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思路。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基金资助、联合培养、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锤炼了一批项目技术负责和业务骨干。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去年共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公开招聘急缺人才290名,充实了专业技术力量。组织开展了人才推荐选拔工作,裴荣富院士获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谢学锦院士荣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王弭力和刘敦一研究员分别荣获第十届李四光地质科技奖。杨经绥研究员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7年,我局有1人获金锤奖,7人获银锤奖,5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获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9人获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
装备和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积极有序推进装备专项采购工作。在部有关司局大力支持下,完成采购4.1亿元,专项执行速度明显加快。装备采购运作规范,成功率80%以上,节余率10%以上,质疑少,基本没有投诉。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船正式开工建造。组织完成基地建设规划审查汇总工作,完成8个项目建议书和7个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工作。中国地质调查科研业务用房完成主体工程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近期可交付使用。
经济管理有所改善。针对局系统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进行整改。通过举办局属单位主要领导财务管理研讨班、加强预算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开展财务管理自查整改,使全局上下依法理财观念增强,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快推进预算执行,预算总执行率比2006年提高8个百分点。完成资产清查,摸清了全局资产家底。局属单位企业清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规范企业奠定了基础。
在地质调查工作机制探索方面:
在部指导、协调下,积极探索部—局—省协调配合、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联动、公益性—商业性有机衔接的地质勘查新机制。
重点成矿区带统一部署试点顺利启动。与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开展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地质矿产勘查合作。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勘局、中国五矿集团合作开展安徽庐枞地区深部铁矿勘查工作。与西藏、青海国土资源厅积极协商,推进青藏专项的组织实施。
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衔接迈出新步伐。与中石油大庆石油公司合作开展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与中石化合作开展全国岩相古地理编图、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远景评价研究。与中海油合作开展海洋油气地质调查,取得积极进展。
中央与地方合作不断深入。与黑龙江省开展地质调查全面合作。与天津、河北共同组织开展滨海新区、曹妃甸等重大工程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内蒙古、甘肃、陕西合作开展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与四川、重庆合作开展红层地区地下水勘查。与四川、吉林合作开展地方病地区供水安全勘查示范。与北京共建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
在成果资料服务方面:
服务政府决策能力有所增强。瞄准国家急需,提交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成果、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成果、气候变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若干建议等系列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支撑部管理决策力度加大。组织开展全国13个重要矿集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与监测工作,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矿山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支持和参与地质勘查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的研究起草工作。积极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汛期地质灾害的巡查和应急处置,万村地质灾害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地质勘查形势分析、成果跟踪与总结工作,服务地质勘查行业管理。
地质信息资料服务再上新台阶。中比例尺基础地质空间数据库公开提供社会使用。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向社会公布了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1:20万、1:25万、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重要基础地学数据库。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和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全新改版,提供5000种数字化图文地质资料及系列数据产品在线服务,增加了公益性服务信息。
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联系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工作,逐步推行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开展支部主题实践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在2007年部直属机关党委开展的“两优一先”评选活动中,局直属机关和在京单位共有15个先进党支部、41名优秀共产党员和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得表彰。京外单位也有一批先进党委、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得到地方党委表彰。
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认真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会议精神,注重源头预防,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突出抓制度建设,抓易发腐败关键点防控,初步形成反腐倡廉大教育格局和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在采购、基建、干部选拔任用、项目立项、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监督作用。重视受理信访举报,认真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基本完成局系统惩防体系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各单位精神文明创建目标明确,工作扎实,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为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京直属单位全部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以上荣誉称号,京外各单位也都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省直文明单位或市区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