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找矿目标实现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3-01-19
2013年,地质调查工作将坚持公益定位,夯实基础,拓展领域,强化支撑;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提高质量,提升服务;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年目标全面实现,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基础地质调查
★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4万平方千米,航空物探综合调查45万测线千米。
★首批47片整装勘查区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全面完成,重点成矿区带工作程度提高到45%,陆域提高到30%。
★开展8幅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
★推进重点海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继续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
★加强海岸带环境监测和湿地生态系统调查。
★特殊景观区基础地质调查,在大兴安岭开展森林沼泽覆盖区地质填图,在乌蒙山地区开展岩溶、石漠化区地质填图,在内蒙古西部开展戈壁荒漠区地质填图。
★继续开展12个深部地质调查项目试点工作,制定深部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开展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建设,初步建立深部地质格架及综合地学信息共享平台。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重点地区重点矿种调查评价:
★加快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提升与应用,进一步厘定重要成矿区带、远景区。
★加强重要成矿区带调查与研究,圈定异常,加强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发现新矿(化)点,圈定找矿靶区,加大攻关示范力度,形成一批矿产地和勘查接续区。
★开展重点地区重点矿种勘查试点示范,形成一批示范区,培育新的重点勘查区,滚动推进整装勘查。
★在78个整装勘查区全面设置综合研究项目,开展跟踪研究,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和会诊,解决关键问题,引导和带动全国找矿工作。
★组织开展“358”目标动态评估,对钾盐、页岩气、锡等矿种,优化工作部署,加强攻关示范。
能源与新兴产业矿产资源调查:
★加强鄂尔多斯等铀矿和南方缺煤省煤炭资源调查。
★加强羌塘盆地等新区、石炭—二叠系等新层系、油页岩等新领域油气基础调查,强化重点地区攻关,拉动商业性油气勘探。
★启动页岩气调查评价。
★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进行实验性开采技术研发。
★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完成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调查与开发利用区划,启动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查开发示范,加强青藏等地区高温地热资源勘查。
★大力推进甘肃国宝山铷矿等“三稀”资源、郯庐断裂带金刚石等新兴产业资源战略勘查。
老矿山外围与深部地质调查评价:
★借鉴危机矿山专项成功经验,发挥好公益性定位,引领矿山企业共同开展老矿山外围与深部的就矿找矿。选择河北迁西金厂峪金矿等94个老矿山开展接替资源勘查,研究与推广不同类型矿山找矿技术方法,深入开展矿山潜力调查和成果集成。
矿产综合利用评价
继续推进塔里木、鄂尔多斯等大型沉积盆地综合调查,强化鄂尔多斯西缘煤铀、陕北和云南等省的油钾、山西和河南等省的煤铝等多矿种综合调查评价。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着力解决低品位、难利用和利用率较低的铁、铝、铜、铅、锌等大宗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问题。
水工环地质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
★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级应急技术指导工作体系建设,开展重点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指导。
★开展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山区城镇地质灾害勘查、岩溶塌陷调查等试点示范工作。
★加强全国地质灾害综合分析,深化汶川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
★开展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发,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地面沉降调查,完善重点地区监测网络。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
★加强西南岩溶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等水文地质调查,完成1∶5万调查3.9万平方千米。
★开展乌蒙山区等严重缺水地区和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力争解决10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
★继续推进东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完成15万平方千米。
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城市和重要经济区的环境地质调查完成1∶5万综合调查3万平方千米,加强区域地质环境规律研究,强化地质环境综合信息与可视化平台建设。
★深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研究,重点加强二氧化碳储存场地调查和工程示范、地质碳汇监测和增汇技术研究、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等工作。
★加强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国家扶贫连片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开展重大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开展首都圈和川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
★开展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开展上海、浙江等省市典型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试点。
科技支撑与国际合作
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围绕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开展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
★重点开展铜、铁、三稀和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等矿产的成矿规律和成矿理论研究。
★加强深部地质、大陆动力学、碰撞造山作用等基础研究,破解制约找矿突破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地质问题,实现理论原始创新。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
★研发中低品位铝土矿、铜镍矿和铌、钽、铷等的综合利用新工艺。
★创新井地电阻率探测金属矿方法、航空物探异常跟踪系统、轻便金属矿地震成像系统、阵列激发极化野外采集系统等新技术。
★推广高(分)光谱遥感,滑翔机、无人机等新型航空物探手段,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仪和相位激电等地面地球物理技术,深穿透和异常定量评价地球化学技术,野外快速钻探、分析测试和便携式测试装备等20种新技术新方法。
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地科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COP、国际海底管理局等国际地学组织活动。
★充分利用深部探测计划、大洋和大陆钻探计划等国际重大地学计划,开展广泛合作。开展全球28条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合作研究,开展与老挝、印尼、苏丹、秘鲁等12个国家的合作地质矿产调查。
★完善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新增20个国家,达到100个国家。
支撑国土资源管理:
★开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完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开展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保障程度、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调查与动态监测、全国矿山卫片执法检查“一张图”遥感调查、矿山尾矿调查评价和“三率”调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