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全国地调和局工作会议 > 2007全国地调和局工作会议 > 成果回顾
2006 年,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在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的指引下,继续沿着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这条主线,利用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所提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加速前进。
主流程信息化建设继续深化。 以地质调查全过程数字化为核心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发加速,基本完成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的野外数据采集技术攻关,主流程和主要环节成功实现了信息化 ,矿产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升级为 2.0 版本。新开发钻孔综合柱状图功能模块。 全面开通数字地质调查技术支持。积极开展为用户提供信息与技术服务,深入野外一线作技术指导,加快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
数据库建设 全面加速。 至 2006 年底,已累计完成 1520 幅 1 ∶ 5 万区域地质图的数字化,数据库成果可以提供广大用户使用。全面建成 1 ∶ 20 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形成了系列数字化产品,开发了图幅管理系统,实现了多图幅成果网络发布。完成了全国 1 ∶ 20 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重砂测量原始资料与分析数据,为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提供线索,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找矿信息。
成果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 2006 年进一步完善了局系统资料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成果地质调查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管理办法,规范了地质资料提交、提供利用和服务收费等管理标准和要求。全国地质资料馆 2078 份公开性成果地质资料首次网上发布,并实现全文浏览下载, 完成 2000 余份地质资料图文 数字化工作。地质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加快,已有 15 个中外科技文献数据库在网上运行。首次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水情通报以及北方地区 18 个省(区、市) 930 个重要地下水监测点动态信息,实现地下水调查监测信息社会共享。首次实现境外地质资料对外服务。组织开展了首批成果专报的遴选和编制工作。
摘自张洪涛副局长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