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西安所全面部署2005年工作

发布时间:2012-05-22


  为全面贯彻曾培炎副总理关于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精神,西安所所长李向在所2005年工作会议上,就今后一个时期该所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予以了明确,对2005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该所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领导人关于地质工作“两个更加”等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部、局各项决策。围绕建实建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骨干队伍这一目标,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准确定位,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西北地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准确把握大区管理的内涵,真正做好“三项服务”;认真探索实现地质基础信息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尽快把该所建成一支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为支撑、调查与科研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今后三年要分步实现以下目标:深化改革,建强队伍,真正建设成为能攻坚打硬仗的精兵加现代化队伍;壮大学科群体,多出领军人才,使该所的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完全调整到位;加强能力建设,拓宽业务领域,切实履行三项职能;直接承担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实现地质调查工作重大成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真正把该所建设成为能承担区域性、战略性矿产资源评价项目的重要力量;成为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主体;建成区域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中心;建成新时期地质工作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的基地;成为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纽带和成果集成的平台。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队伍建设要求,编制好调整方案报局审定后组织实施;组织好各计划项目的“十五”成果收关工作,确保完成2005年各项工作任务;地质调查和开发经营同步发展,经济总量上新台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成“三合一”认证评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加强物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职工收入水平。

  为了实现三年和当年目标,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队伍建设,实现大区中心建设目标

  按照局2005年工作会议要求,上半年要完成核心骨干队伍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报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加大内部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明确业务定位和发展方向,重新设计队伍结构和规模。要切实转变观念,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继续抓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要把能力建设放到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提高以需求为导向的地质调查工作部署能力和组织实施地质调查项目的能力;提升向社会提供准确、简便、快捷的地质信息服务能力,特别要提高调查评价、技术创新能力。要用好用活地质大调查装备,充分发挥现代化装备的作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真正把该所建设成为能攻坚打硬仗的精兵加现代化的队伍。

  二、加强业务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全面完成2005年各项任务

  2005年是该所业务发展的关键一年。需要提交“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局计划项目的最终成果报告;提交“祁连山有色金属资源评价”、“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地质背景调查与数据更新”3个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报告;提交“天山造山带岩浆作用研究”、“1:25万玉树幅区域地质调查”、“全国不同类型矿山开发地质环境研究”等工作项目的最终成果报告。因此,2005年在加强业务和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服务领域的同时,必须突出项目成果的显示度。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要重点突出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运移与赋存规律进行系统阐述;比较准确地评价全盆地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可采资源总量,圈定出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水源地或富水地段;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的方案。

  “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和“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地质背景调查与数据更新”两个计划项目需编制完成1:100万青藏高原北部地质图和西北地区1:100万地质图修编;建立整个西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交工作区构造—地层格架和重要成矿带内重大地质问题综合集成的初步成果。

  “祁连山有色金属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需综合集成地物化遥成果,阐述成矿预测方面的新认识,提出祁连山地区资源评价工作部署建议。

  “天山造山带岩浆作用研究”工作项目进一步深化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的基础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提高该所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北山成矿带找矿重大疑难问题研究”要有针对性开展主攻矿产资源的选区工作,加大境内与蒙古特大斑岩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对比研究,同时为该所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申请进行选点工作。

  “全国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工作项目要完成1:500万《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图》编制工作,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典型矿区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需提出矿区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防治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需提交同类图幅中相对高水平的示范性调查研究成果。

  新开重大项目“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需加大调查精度和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调查和评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另外,力争年内完成西北地区1:250万地质图的修编,做好出版前的准备工作。

  开展西北地区油页岩、煤层气及河西走廊北山盆地群油气资源等相关资源的综合调研工作,为地调局立项决策提供依据,并积极争取在该领域有所突破。

  做好“十一”五地调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组织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申请,力争在我局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做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组织实施的同时,加大中央与地方合作项目申请的力度,开展省部合作项目“陕西省矿山地质灾害”项目的立项工作,争取有新的突破;国土资源部资源补偿费项目要选好矿点,办好矿权,在续作项目和新开项目立项中有所突破。

  在确保2005年和“十五“计划任务的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汇报、沟通,进一步探索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推动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的路子,提高国家地质工作成果的社会利用率,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

  在突出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专业领域,实现灾害地质、环境评价、油气资源、新技术方法应用、地质工程专业方向上的突破。建实“油气”、“灾害”、“地质工程”3个团队,建强“矿产”、“环评”、“测试”与“新技术”4个团队,不断提高“基础”、“水环”2个团队的整体实力与水平。

  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加强与国内外地调机构、地学组织、高校、企业集团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探索建立广泛的、优势互补的、互惠互利的合作与交流机制。推进与陕西省气象局共建开放型灾害实验室,落实与长安大学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加大与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合作力度。

  协助国土资源部办好第42届CCOP年会;协助中国地质学会办好第8届国际矿床地质大会;做好参加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和第6届国际地质分析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国际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进一步加强大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努力做好“三个服务”

  大区管理工作在进一步准确定位,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抓实经济社会对地质调查工作需求的研究分析,抓好西北地区重大地质战略问题研究,明确新时期西北地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发展战略、重点区块、拓展方向、工作方式,研究提出区域内地质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建议。充分发挥区域内专家咨询机构的作用,探索建立地质调查工作社会需求征询体系,增强对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了解。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和成果以及长远发展需要,建立西北地区地调项目备选库,为地调局地质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建议。结合地区实际,探索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项目立项论证、设计方案论证、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监控、成果验收审查等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大区业务管理和计划项目运行管理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国家大调查经费安全和成果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理顺大区中心和其他项目承担单位的关系,搭建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国家与地方、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结合的平台,为项目成果集成和整体水平提升创造条件。同时,要管好用好“野战军”装备,发挥现代装备的最大效益,提高大区中心的技术保障能力。

  四、强化资料信息服务功能,促进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共享的实现

  大区中心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把国家投入得来的基础地质资料信息,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共享,满足社会各界对地质知识与地球科学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对已经取得的基础数据、图件、成果资料等分类进行信息化处理,依托局资料分馆和西北地调信息网,推进西北地质数字资料馆建设,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把属于公益性的地质资料和成果信息,向社会开放。按照地调局建设服务网络体系和共享机制的要求,建立西北地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地质基础信息在不同用户之间的快速、便捷检索、查寻和使用,让地方政府和公众体会到国家投入的价值所在,为地质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创造条件,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带动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大区中心的三大职能之一——信息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五、抓住有利机遇,实现开发经营的跨越式发展

  承担大调查任务是立所之本,科技开发和多种经营就是富所之路。要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进一步拓宽技术开发领域,拓展业务方向,培养专业人才,挖掘自身潜力,开展业务合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开发经营发展的新突破。

  实验测试中心要充分挖掘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的作用,依托大型仪器的优势,为陕西省大型仪器协作开发做出更大贡献。积极主动拓展测试服务领域,力争在环境监测、有机分析测试项目研究等方面实现突破,使实验测试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统筹全所环评与治理工作,确保国家环评甲级资质单位的地位和实力,结合现有资质评审和灾害治理资质建设要求,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培训力度,扩大环评队伍规模,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拓宽技术服务领域,扩大省内外环评市场,实现环境评价与治理的跨越式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在继续搞好陕北油气技术服务的同时,重点抓好西北地区油页岩、煤层气资源,河西走廊及北山地区盆地群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汾渭盆地富氦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等项目的前期调研与立项申请工作,通过项目论证,带动队伍发展,做好上大项目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计算机应用中心要推进两个转变,一要实现由服务所内向服务社会的转变,二要实现由基础服务向技术开发的转变。

  尽快筹备成立“工程勘查有限公司”和“陕西省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研究中心”,采取灵活的运行机制,用好地质调查装备,服务地调工作的同时,面向市场争取更大经济效益。

  为确保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的完成,提出六项保障措施:

  (一)全力推进“三合一”认证工作,为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全力推进“三合一”认证工作,通过认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结合大区定位和发展,制定人力资源保障规划和计划,合理引进和培养人才,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人事代理制度,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用好现有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培养长线人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加大第二梯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争取三年内在基础、矿产、能源、水文、灾害、环境业务领域初步形成若干个学科群体。

  (三)抓好资质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加强资质证书的管理,发挥现有资质的效用,挖掘资质的经济价值。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目标,在确保现有地质勘查、环境影响评价和实验测试资质的同时,重点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灾害地质调查与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资质建设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同时,开展资质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培养锻炼自身队伍。

  (四)继续改善环境,搞好物业服务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营造更为美好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根据队伍建设规模要求,制定相应的基本建设规划和计划。抓好办公院区的绿化美化工程,完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施。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继续加强物业服务制度建设,规范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五)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树立安全就是产值,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把安全工作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予以考虑。重点抓好野外工作安全、装备使用安全和职工健康安全。配合“三合一”认证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检查、整改,防患于未然;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职工健康检查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治所理念,为该所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六)加强党建工作,推进院所文化建设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调查工作的三个文件精神,全面贯彻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部、局对大区中心工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能力高的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年内完成党委和纪委的换届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保持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双文明创建活动,力争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工作和院所文化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为职工提供更为有效的活动场地与空间,丰富职工精神和业余文化生活。加大共青团活动经费的投入与支持力度,激发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切实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