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中国矿业大会 > 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媒体报道
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的中国地质找矿进展专题论坛,向来自国内外的参会代表展示了我国地质调查取得的振奋人心的成果:基础地质调查充分发挥先行作用,为矿产勘查提供了大量线索;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绩斐然,为我国矿产勘查开发的规划与部署提供了决策支持;地质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不断研发出先进的装备仪器,解决了矿产勘查技术难题……
我国立足国内解决资源保障问题,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地质调查肩负基础先行的重任,发挥好引领和支撑作用尤为关键。本次专题论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工作正迈着稳健的脚步不断前进,让我们对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和地质事业的繁荣发展满怀无限的希望。
基础地质调查发现一批新线索,获得许多新认识
为充分发挥基础先行的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地质调查回归基础”,2011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发现了一批重要找矿新线索,取得许多地质构造新认识。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我国基础地质调查主要部署在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重点部署在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大的西部重要成矿带,如冈底斯、昆仑—阿尔金、西南三江、大兴安岭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找矿新线索。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1年区调工作共发现矿化点187处,其中铜84处、铁36处;新圈定航磁异常3600处,重点成矿异常530处,见矿40处。
成矿带地质背景研究也取得明显进展,在阿尔金东昆仑成矿带建立了区域地质构造格架,查明构造单元的成矿专属性,建立了侵入岩时空结构;在二连—东乌旗成矿带,系统建立了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演化格架,对各单元的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深入总结,认为该区域是寻找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钨、钼、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区。
此外,通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还取得了许多地质构造的新认识。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建立了全新的地层系统、全新的构造岩浆格架,并发现确认21条蛇绿混杂岩带,厘定16条高压—超高压带,初步建立“一个大洋,二个大陆边缘,三个弧盆体系”的构造格局。对华南元古代地层的研究,基本查明扬子和华夏板块之间,存在晋宁期拼合、元古代再裂解、加里东碰撞造山带,由此确定其是一条巨型成矿带。
在下一步工作中,中国地调局将在重要成矿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重大地质问题区继续加强地、物、化、遥调查,以成矿带为重点,开展1︰5万、1︰25万区域调查,并以成矿带和主要地质构造带为单元开展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与立典研究及三维地质填图试点。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勘查开发的规划与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国土资源部在2006年~2012年期间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成果并深度二次开发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和GIS计算机技术,对我国煤炭、铀、铁、铝土矿、铜、铅、锌、金、钨、锑、稀土、钾盐、磷、锰、镍、锡、铬、钼、银、硼、锂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25个矿种进行了资源潜力预测和评价,圈定找矿远景区和靶区,预测资源潜力,为资源勘查和开发规划与部署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已完成覆盖中国陆地区域1︰20万~1︰25万和各矿种远景区范围内中大比例尺的建造构造、重力、磁测、化探、遥感、重砂等资料的开发和应用;完成了铁、铝、铜、金、铅、锌、钨、锑、稀土、钾、磷、煤炭、铀矿等13个矿种潜力评价工作,圈定了各矿种的找矿远景区,预测了潜在资源量。
通过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圈定铁矿找矿远景区393处,预测的潜在资源量是查明的2.7倍,其中大于5亿吨的远景区76个、大于10亿吨44个、大于50亿吨8个、大于100亿吨2个;圈定铝土矿找矿远景区101处,预测的潜在资源量是查明的4.2倍;圈定煤炭最小预测区2947处,预测潜在资源量是查明的3倍;圈定铜找矿远景区372处,预测潜在资源量是查明的3倍;圈定铅锌找矿远景区97处,预测潜在资源量是查明的3.5倍;圈定金找矿远景区366处,预测潜在资源量是查明的3.5倍……
目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已广泛用于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十二五”矿产勘查规划和部署,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提供了选区服务。
钻探技术显著提高,使“入地”不再困难
中国地质调查局注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钻探技术取得了很多新进展。结合地质勘查工作需求,开发完善了一批新的工艺和器具,显著提高了钻探深度和施工效率、岩心采取质量。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谢文卫介绍说,在取心钻探技术及装备方面,通过深部钻探绳索取心钻杆的研究,成功开发出高钢级精密无缝合金管材,改进了钻杆结构、接头螺纹扣形及尺寸、表面强化处理技术,使钻杆寿命提高30%~50%,可满足2500 米孔深钻进要求。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可提高钻进效率、延长回次进尺及钻头寿命、降低钻孔弯曲,大幅度降低辅助工作时间,是对常规回转钻探的重大革新。目前YZX、SYZX液动潜孔锤已广泛应用,2010年钻探进尺超过50万米。
在定向钻探技术方面,定向对接连通井技术可使地面相距数百米的两井,在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目的层处对接,从而实现两井连通水溶对流采卤;定向造斜取心技术融合定向钻探技术、绳索取心技术及钻井测量技术为一体,可在钻孔造斜段实现绳索取心,并可测量钻进的顶角、方位及工具面角,控制钻孔按设计轨迹进行取心钻进。
在浅层钻探技术及装备方面,开发出多种系列高效、轻便、快速施工装备和工艺,为地质填图、化探采样、物探施工和土地环境评估等领域的勘探工作提供支撑。此外,为到西藏阿里无人区开展科学探险和试验以及在浅海及滩涂进行勘查,研制了水陆两栖履带式盐湖钻机和滩涂钻机。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负责人表示,2012年,该局将紧密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坚持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以资源和环境为主题,加快推进基础地质工作,加强科技引领和业务支撑,促进地质调查工作发展。
据了解,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加强银额盆地、柴达木盆地、中上扬子地区、松辽盆地及外围、黔中隆起及周缘、羌塘盆地等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并加强新区域、新领域、新地层油气调查评价。
在成矿带,继续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力度,围绕重点成矿带、找矿远景区,特别是在24万平方千米整装勘查区内部署1:5万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物探安排43万测线千米,在重点成矿带安排1:25万区域重力调查以及中比例尺化探工作;加强全国矿山遥感监测和重点地区遥感综合调查、监测和评价。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辽东吉南成矿带、江西相山铀铅锌多金属远景区等地区开展三维地质填图试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继续开展锰、镍、锡、铬、钼、银、硼、锂、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12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开展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加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矿产预测,圈定新的远景区,发现新的找矿靶区。
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开展北方平原盆地、西南岩溶地区、重要能源基地、严重缺水地区和地方病区等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及地下水勘查示范;完善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和动态评价体系,并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环境地质调查将加强重要经济区、城市群、重大工程区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加强全球变化研究,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我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和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完成省会城市的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
在高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开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岩溶塌陷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地质环境调查,以及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等。海洋及海岸带地质工作将加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和油气、天然气水合物战略调查,加强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等。
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型研究,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大地构造与成矿作用研究,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研发、推广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做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加强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开发,做好国家地质数据库建设和信息服务集群体系的建设。
历届中国地质调查
进展论坛概览
为进一步加大地质调查服务社会的力度,促进地质资料社会共享,中国地质调查局利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这一平台,举办专题论坛,向社会发布地质调查工作重要进展和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该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基础地质调查与找矿新成果专题会,首次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1:20万、1:25万)、中国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重要基础地学数据库,供全社会使用。
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的地质调查与找矿新成果专题会,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筹部署、分工合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构建矿产勘查新机制,并形成部—省、地调局—省级政府、地调局—国土资源厅、地调局—大型企业以及地调局—国土资源厅、地勘局、企业等多方合作的五种合作模式。论坛上,地调局首次发布了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以及1:25万航磁系列图和遥感图像等,并新增加了3000种地质资料在线服务。此外,中国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在会上透露,我国利用航磁异常预测铁矿资源量达1200亿吨以上。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透露,在中国境内,天山具有像吉尔吉斯天山那样的大型、特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
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中国地质调查进展专题论坛,展示了2008~2009年我国基础地质调查为我国实现找矿突破提供的有力基础支撑,用一批数据对中国巨大的找矿潜力进行了注解,并透露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论坛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瑞江用一系列事实说明,我国具备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地质条件。
2010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中国地质调查进展与成果专题论坛,全面展示了12年地质大调查的成果,并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将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评价、地质科技研究、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五方面开展工作,力争实现找矿重要发现,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