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要闻

实施找矿突破战略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 猛 发布时间:2012-02-28

    编者按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在京联合召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这项行动,是努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

  地质矿产调查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表明,我国地质找矿空间很大。随着地质找矿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寻找隐伏矿的能力不断增强,找矿突破具有了更好的科技支撑条件。地质找矿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矿产勘查多元投资的格局,实现新形势下找矿突破的条件已经成熟。最近,人民日报记者就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对话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本期将其稿件进行编发,仅供大家参考交流。

  □ 人民日报记者  于 猛  

  我国重要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

  我国铁矿石、石油等主要矿种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地处环太平洋、古亚洲和特提斯三大成矿域交汇处,成矿条件优越,重要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介绍,过去15年来,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氧化铝、铜、水泥、铅、锌等大宗矿产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石油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

  未来10~20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强。据对45种主要矿产可采储量保证程度分析预测,到2020年,将有25种矿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按照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分析,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将处于高位。

  彭齐鸣强调,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国家间经济利益博弈,全球矿产资源竞争加剧,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成本陡增,难度和风险显著加剧。我国作为资源消费大国,将资源供应寄托国外市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何况如果我国能源与重要大宗矿产资源受制于人,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因此,必须立足国内,加强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据彭齐鸣介绍,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古亚洲和特提斯三大成矿域交汇处,成矿条件优越。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表明,我国重要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

  一方面是油气资源有较大潜力。根据2010年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万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底,累计查明石油地质储量312.8亿吨,资源探明率35.5%;累计查明天然气地质储量9.3万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率17.9%;累计查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734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率仅0.74%。科学预测表明,东部有一半石油资源尚未探明,西部和海域3/4石油资源有待发现。

  另一方面,煤炭、铀矿等能源矿产资源远景可观。根据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结果分析,全国煤炭待查明资源储量3.95万亿吨,截至2010年底资源查明率25.9%。其中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低,资源条件好,找煤的前景较大。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约1/4~1/3。铁、铜、铝、金、钾盐等预测资源量是查明资源量的2倍~3倍。全国已发现的几十万个物化探异常中有2/3没有经过二级以上查证,找矿潜力巨大。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尚有很大找矿潜力。我国以往勘查深度总体在500米以浅,深部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攻深找盲。彭齐鸣认为,充分挖掘老矿山资源潜力,可新增一批可采储量并迅速转化为产能。

  实现找矿突破的条件已成熟

  在全新的机制下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多元化投资平台,调动各方积极性投身战略行动,在地质找矿实践中积极创新找矿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探索用找矿新模式、新经验推动找矿突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最大特色在于用全新的机制实现找矿突破,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主要由财政出资的工程、计划或会战。

  彭齐鸣介绍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具体做法,即在投入机制上由国家财政投入基础性工作,通过打造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使各类社会资金作为投资主体进入风险勘查市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现找矿突破。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新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加大地质找矿投入、加快突破,迅速增加资源储量,形成新的资源基地,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在组织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着力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多元化投资平台。地质找矿新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促进了矿产勘查资金和工作量投入的快速增长。

  如今,常规的找矿理论正在面临挑战,新的理论的创新,往往带来矿产资源发现上的飞跃,必须以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动地质矿产工作的改革发展。

  彭齐鸣欣喜地说,近年来,我国实现了一批重大地质科学理论和地质勘查技术方法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地质找矿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首先,创新丰富了岩性、前陆盆地等油气藏先进地质理论,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大型陆相非均质砂岩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已位居世界前列。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勘探技术、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水平井技术、致密低渗透气藏开发配套技术、超稠油开发技术、三次采油等的发展和成熟,提高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水平。

  其次,能源矿产勘探理论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大型气田天然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为深层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时空定位和成矿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再其次,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首艘国内自主建造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下水。多功能电法勘探仪器有效勘探深度提高到1000米。地球化学预测盲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构造叠加晕找矿法在40多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还成功研制了高性能成像测井、系列顶驱设备、1.2万米钻机、近钻头端地质导向系统和X80钢管等核心技术装备。高光谱、高精度磁法、重力、电法、化探、钻探、测试等技术方法不断发展创新,特别是深部和覆盖区找矿以及西部特殊景观地区的矿产勘查技术得到发展,有力提高了找矿效率。

  最后,有的地方在找矿突破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新办法。如河南、安徽、新疆、西藏、青海、云南等省区提出了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丰富了新机制的内涵。

  彭齐鸣重点介绍了这些省区的经验:

  一是河南嵩县整合勘查经验基础上的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概念。由原探矿权人、勘查投资人和承担项目的地质勘查单位等多个主体组成利益共同体,以资本为纽带,共同开展风险勘查。

  二是河南小秦岭金矿勘查经验基础上的老矿区深部找矿工作模式。在进行区域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矿山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矿山周边和深部的勘查。

  三是河南“订单式”找矿经验所提出的资本与技术结合新模式。地质勘查单位与国有大型矿业企业合作,借钱找矿,一旦确定具体合作矿产地后,明确双方权益,企业出资购买权益,地质勘查单位在自己的权益中返还所借资金。然后再借钱、再找矿、再合作。全过程以经济关系为纽带,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有效结合。

  四是安徽泥河经验所提出的探矿权超前设置的1∶5万矿产远景调查新模式。国家财政出资开展的1∶5万地质勘查、矿产远景调查等涉矿类公益地质工作,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选择单位承担,经验证发现有价值的找矿靶区或矿产地后,由承担该项目的地质勘查单位直接申请登记探矿权。以此为基础与企业合作,走探采一体化道路。

  五是青海提出引入企业投资前期风险勘查的模式。政府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由政府管理部门统一部署,企业出资开展基础性地质、物探和化探工作,发现有价值的找矿靶区或矿产地后,将部分矿业权直接协议出让给企业。

  六是云南提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装勘查、快出成果,多方筹资、集中投入”的基本原则,和由财政出资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为商业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