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关键性“指导文件”,在人们的期盼中“初显端倪”。
这份全名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文件(以下简称“行动纲要”),于10月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
虽然“仍需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会签’后才能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但“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的要求俨然已成为今后10年国土资源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行业内人士更喜欢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许可”以及中央领导同志近期针对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时代东风”。在他们看来,万事俱备,东风已成,士气大振,找矿新辉煌可期。
这一“行动”经历国土资源部长达两年的讨论、酝酿及相关筹备工作。甚至可以说,国土资源部已经为能“起风”做了一切可能的铺垫。但对于其中细节,很多人却只是略知一二。
A 新疆“358” 先行蹚路
事情还得从2008年的新疆说起。
众所周知,在“十五”以前的几十年,新疆找矿总体形势并不乐观。更为紧迫的是,基础地质工作薄弱,新疆重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占预测资源量的比例非常小。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成为快速提高新疆经济总量、改善新疆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一直关注新疆地质找矿工作的国土资源部和迫切需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很快达成共识。
是年7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协议》,决定从2008年到201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40亿元,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三大山系开展地质找矿工作,重点勘查煤、铁、铜、镍、铅、铀等重要资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现为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的王乐泉对这项工作寄予厚望,并设定了目标:“3年要有好的眉目,5年要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要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由此,该项目被称为“358”项目。
“358”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分工实施、整装勘查”的原则,以“3个成矿带、10个重点找矿远景区、15处重要矿集区”为重点,突出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急需的煤、铁、铜(镍)、铅锌、金、钨、锡、钾盐等优势矿种和具有大型-超大型找矿前景的重要成矿类型,紧紧围绕新疆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需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全面推进新疆的地质找矿工作。
在很短时间内,新疆“358”项目便向世人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有业内人士介绍,“从某种层面上说,正是由于新疆的成功,让相关决策者有想法在全国开展类似的合作项目,从而掀起全国地质找矿的热潮。”
B 开展“大讨论” 梳理难点
但当时地质找矿工作中有太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国土资源部党组深知,如果不将这些问题“亮”出来、解决掉,地质找矿工作将步履维艰。
于是,自2009年3月份开始,在徐绍史部长的提议下,国土资源部在全系统、全行业发动了一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从思想理论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围绕着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规范标准三大方面展开了讨论。
这年3月底,国土资源部召开“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就如何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进行具体部署。
当年5月,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办公室确定了“大讨论”的10个主题: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地质找矿工作的体制机制、公益性地质工作定位与队伍建设、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矿业权管理、地质勘查标准与规范、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推进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工作发展、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大讨论”期间,在国土资源部网站上甚至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我们向每一个关心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工作的人发出热切的邀请,请您就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基层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言献策。
为开展一场全国性找矿“大战役”,国土资源部问计于民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而对于“行动”迅速的单位,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丝毫不吝啬他们的嘉奖。
在看到《中国矿业报》专门开辟“大讨论”专栏,广泛发动,深入地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讨论,并刊发100余篇直面现实问题,同时具有针对性的文章时,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徐绍史甚至还专门批示:“专栏办得很好,发挥了启示和引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大讨论’的深入开展。谢谢同志们。”
紧接着,2009年8月17日,李克强副总理来国土资源部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地质工作者精神振奋,深受鼓舞。业内各界普遍认识到,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当前地质工作者十分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明显加快了部署全国找矿突破的进程。
2010年4月20日,在“巩固扩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成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所取得的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出炉:地质找矿工作的思路逐步清晰、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思路框架基本形成等。在这次会议上,国土资源部还提出要总结提炼出安徽“泥河”、河南“嵩县”和新疆“358项目”、青藏专项等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
同年4月29日,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基本思路,即“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强调快速突破,在国土资源部当年的几次工作会议上,徐绍史部长和汪民副部长多次提出,将“358”行动目标从地区专项目标上升为全国的目标。
C “358”宏伟目标 蓄势待发
在这次“大讨论”中,关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共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相当一部分地勘单位在实践探索中,实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
这些改变为找矿突破的主力军——地勘单位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这还不够。在2010年6月19日第五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上,徐绍史部长亲临现场,并就地勘单位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地质找矿工作如何实现快速突破等谈了5点看法。他表示,要用宽阔、深远的视野来审视地质找矿工作;要用敢于担当的勇气,肩负起地质找矿的历史重任;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地质找矿的发展;要用人才和科技的力量支撑地质找矿工作;要用良好的制度环境服务地质找矿工作。
一系列的“作为”似乎昭示着,“大讨论”孕育出了“大突破”的畅想,“大突破”正蓄势待发。
而就在这个时候,2010年9月15日,新疆“358”专项捷报传来——形成了16处大型固体矿产勘查开发基地或大型-超大型矿集区(其中:煤2处、铁3处、铅锌4处、铜镍5处、钨锡1处、钼1处)。
成果展现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进一步关注。2010年9月20日,习近平副主席到国土资源部调研,对资源的保障程度极为关注。
果然,仅仅过了1个多月,即11月4日,国土资源部在郑州召开了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明确提出“实现地质找矿‘358’宏伟目标,再创地质找矿新辉煌”的口号。
“358”目标指的是地质找矿3年要有重大进展,5年要有重大突破,8年要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徐绍史在这次会议上说,之所以明确提出地质找矿“358”目标,主要基于有需求、有要求、有条件。
在他看来,目前我们国家矿产资源的总体状况是消费快于生产,生产快于勘查,重点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经测算,矿产资源需求拐点大概要到2025年~2030年才会出现,在这段时期,矿产资源需求的曲线一直是上升的。中央明确要求“资源保障要立足于国内”,询问“资源状况有没有可能改观”,说明地质找矿的任务艰巨繁重。另外,我国地质找矿虽然经过了60年的发展,但目前总体状况还是3个字:“低、浅、少”。“低”,是指地质工作程度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浅”,指的是矿床勘探深度浅,一般只有三五百米;“少”,就是探明储量少。资源潜力评价表明,目前探明的储量大概是资源量的1/3。
D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响亮提出
那次会议之后不久,国土资源部地勘司立即行动,迅速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在汇总各省(区、市)提出的本地区“358”目标,广泛征求煤炭、有色等有关工业协会和地勘行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纲要》文本。
时间分分秒秒地转动,转眼间到了2010年12月。
一份名为《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纲要》的初拟稿传到了陈毓川等6位院士以及一些专家手里,请院士、专家们提出意见。
在同年12月28日的第39次部长办公会,徐绍史部长主持审议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方案。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系列观点:在矿种选择上,除了加强大宗紧缺矿产找矿工作外,还要突出能源资源、非常规能源找矿部署,密切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需求;认真分析找矿部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关系,使地质找矿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行动方案要坚持动态评估,通过滚动调整、持续推进,不断集中优势兵力、资金、技术,在最有希望的地方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358”行动方案要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和国土资源科技规划紧密衔接。
在今年1月15日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调局局长汪民号召:国土资源部已明确相关司局和省厅为地质找矿的第一责任人,地勘队伍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358”行动中来,担当找矿的主力军。科研单位和高校要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中国地调局要做好公益性地质工作,引领和拉动商业性地质工作,推动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
“358”行动要打响,离不开新生一代。1月25日上午,徐绍史在中国地质学会举办的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代表座谈会上寄语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要求他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探索,团结拼搏,主动投入到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找矿行动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农历新年后不久(2月14日),国土资源部组织部属单位的负责人召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座谈会,会议明确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进行讨论。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自此频见于报端。
遵循地质规律,实事求是,这就要求实施的方案一定要具有科学性,这是此次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次会议也拉开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一系列座谈会的序幕。
随后,国土资源部与来自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地勘单位的代表及矿山企业的代表一起就谋划好、实施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行了多次研讨,征求意见。
在2月26日的研讨会上,徐绍史具体谈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本身采取了一个超常规的组织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找矿突破。这次战略行动的思路和组织方式从根本上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搞的专项规划和各种行动,也不同于过去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同样,它也区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会战。从任务目标看,也具有超常规的特点,即“3年重大进展,5年重大突破,8年要重塑格局”,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转变思路,废除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老做法。从技术层面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也是有相当难度的。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地质找矿由陆地到海洋,由紧缺资源到稀缺资源,由常规资源到非常规资源,已经向更深、更偏远、更复杂的方向发展,难度大、成本高、风险也大。从管理层面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就是利用市场机制,吸引多元投入。管理工作要在组织实施过程当中探索、解决“中央、地方、企业三者如何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勘查基金如何衔接?勘查和开采如何结合?地质找矿、矿业权配置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如何配合?”这四大问题。
在3月9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座谈会上,徐绍史表示,考虑到找矿突破面临的已知问题和风险,未来还将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和风险,国土资源部将再次召集一些对整个地质找矿历史情况比较熟悉,对一线工作比较熟悉的专家参加座谈,以保证方案用前瞻性的眼光去考虑未知的问题,使其进一步完善。
E 社会反响强烈 风起云涌
2011年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
闻“风”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表态——实施地质找矿战略正当时,并建言献策。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表示,我们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解决能源和资源问题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是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增强国内的能源和资源保障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地质勘探,实现重要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吴信认为,实施地质找矿战略工程,离不开科技进步和人才的有力支撑。科研院所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积极开展先进找矿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推广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则建议,要实现大的找矿突破,找矿理论和方法很重要,因此,要大力培养地质高端人才。
事实上,到4月份,为了给制订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铺路,国土资源部还下发了《关于设立首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的公告》,在全国设立首批47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
在4月18日~4月19日国土资源部举办的“地质找矿理论、技术方法高级研讨班”涉及矿床成矿理论新进展、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及地质钻探勘查技术等多个领域。“目前地质找矿突破有要求、有需求,也有可能。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势在必行,恰逢其时。”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各单位也积极行动起来。5月10日,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专门向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358”项目办、青藏高原专项办公室发出了项目对接函,提出以部首批47片整装勘查区、新疆“358”项目、青藏高原专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的省级重点勘查区中需要中央地勘基金支持的项目为重点,进行项目对接。
5月13日,国土资源部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徐绍史作重要讲话,看上去更是为了给大家鼓劲。
他指出,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前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可行的条件,作为一个全新的找矿行动,我们要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启动和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他同时要求,各省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部里的要求力争有力、有序、有效地尽快启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其实这个时候,根据李克强副总理的指示,国土资源部已开始起草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李副总理说,纲要要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增强权威性。
而在此期间,对于国土资源系统及地矿系统的职工来说,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6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7月5日至7月26日,中央9位领导同志参观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展;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有关土地管理制度的汇报,温家宝总理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作了重要讲话;8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作了重要讲话;9月2日,温家宝总理莅临国土资源部指导工作,并就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今后如何加强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等方面发表重要讲话。
这些迹象表明,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土资源工作,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和全新的高度。
好事接着来。10月19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第17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
从新疆的“358”的“火花”,到开展“大讨论”铺平道路,从全国“358”宏伟目标的提出,再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通过,可以说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
但这并没有完,在与相关部委会签“行动纲要”的同时,目前,国土资源部正组织各部门将国土资源工作中的“两难”、“凝心聚力”等问题作为大课题来破解,并提出把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行动纲要”通过的第二天,国土资源部第31次部长办公会上,徐绍史指出,要充分调动全系统、地勘行业、矿山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用制度创新,用市场机制推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从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文化建设等新角度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尽快研究建立健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组织机构……
正道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善之以技,战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