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航空物探地质找矿,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腾空而起的作业飞机和复杂精密的物探仪器,而在这一组组仪器、一架架飞机背后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在辛劳、奉献,却少人知晓。伴随着“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号角的吹响,记者近日走进中国国土资源航遥中心物探部,了解飞机和先进仪器后这支翱翔空中却注目大地,航空物探测量测线公里数相当于绕地球405圈,高级职称人员超过总人数1/3,对基础地质调查、地质找矿事业贡献突出的功勋队伍。
一支底蕴深厚并焕发出勃勃生机的队伍
1953年,原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室成立的航空仪器组,便是这支队伍的雏形。从当初的6人到鼎盛时期的400余人,到经历阵痛缩减至不足百人,现在的物探部已发展成为高级职称人员超过总人数1/3的精英队伍。自1953年开始,这支队伍从内蒙古白云鄂博出发,已经完成近500个测区的航空物探测量,总工作量约为1620万测线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405圈,覆盖面积约2300万平方公里。
这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体现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持领先技术优势上。近年来,物探部以不断满足国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调查、国防建设及其他领域对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需要为目标,大力推进航空物探技术、能力的同步提高。物探部重点开展了磁、重力、伽玛能谱、电磁、综合勘查等5种勘查技术、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同步发展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航空物探获取数据能力提高至十年前的5~6倍。
地质事业本身是个艰苦的行业,航空物探是集艰苦与高风险于一身的行业。物探队员奋战在荒漠边陲,长期离家别子,对家庭疏于照顾。 为了使队员们放心地投入工作,物探部成立了野外临时党支部,提高空勤人员待遇,关怀和照顾野外一线职工家属。谁家有困难,物探部领导一定第一时间出现、帮助解决,这已经成为这个团队的光荣传统。
一支对基础地质调查、地质找矿事业贡献突出的队伍
近60年来,航遥中心物探部及其前身发现航空物探异常3.2万处,以这些异常为指引,我国找到固体矿床480余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00余处;查明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的范围,基底岩相、沉积层厚度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为大庆、渤海、塔里木、北部湾等油气田的发现作出先期性贡献。
贡献来源于航遥中心物探部工作创新,主动突破意识。多年来,从工作部署的角度,航空物探与地面查证工作是割裂的,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很多航空物探成果资料一放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航空物探资料的有效和及时利用似乎成为难以破解的瓶颈。面对这样的情况,航遥中心主任王平率先提出“空地一体快速找矿”这一概念,物探部启动了“空地一体化找矿机制”,即物探部与地勘队伍紧密联系起来,将航空物探与地面查证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物探资料,快速实现找大矿、找好矿的目标。“空地一体化找矿机制”一实行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近五年,累计发现航空物探异常1.53万处,圈定找矿远景区、找矿靶区500多个,发现矿化点近120处。2007年,中心在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通过航磁测量,当年查证并发现敦德、松湖南等铁多金属矿4处,该成矿带铁矿远景资源量已达20亿吨;2008年在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航磁调查后,经地面查证并发现的铁矿远景资源量超过30亿吨;2009年在新疆东昆仑地区新发现了一批铁铜多金属矿,铁矿远景资源量在15亿吨以上;2010年~2011年,在河北冀东、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铁矿预测铁资源量超25亿吨,连续五年实现“当年飞行、当年查证、当年见矿”的找矿效果。
一支在低迷时积蓄力量、善于抓住机遇的队伍
在地质事业低谷时期,物探部的工作量较从前减少约1/3,单位和职工都面临困境。提起那段时间,航遥中心分管物探部的副主任、总工程师熊盛青说:“我们坚信地质事业的春天迟早会到来,所以我们利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积蓄力量。”为此,物探部抓着国家某专项一干就是8年,使我国的航空磁测和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航空磁测技术从航空氦光泵磁力仪、磁场软补偿仪、数据收录系统等硬件研制、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系统软件开发等一系列核心设备和技术都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实现了国内自主研制;培育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当地质事业全面复苏时,航遥中心物探部已经蓄势待发,近年来事业高速发展。
10年来,通过完善技术体系、改进装备、提高人员素质等多种手段,物探部完成航空物探测量413万测线公里,覆盖面积达32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265万测线公里、海域148万测线公里,航空物探工作在重要成矿区带覆盖程度大幅提高。物探部通过执行国家专项任务,首次实现我国海域高精度航空磁力中大比例尺大面积覆盖。
“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和丰硕的成果,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物探部主任周坚鑫说,“如果当初没有坚持长期发展的信念和战略,物探部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这种“思之以深,谋之以远”的工作思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物探部配合航遥中心制定了航空物探业务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为:通过2~3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形成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包括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装备、先进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软件、完善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试验场和技术规范,以及一批拥有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和应用团队。航空物探调查能力达到80~100万公里/年。作为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多项工作围绕这一规划展开,对推动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物探部经历飞机失事又义无反顾重返蓝天的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石磊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所从事的工作是此生中最乐意干的事情”,正是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让这支队伍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无私无畏、勇于钻研的精神,已经融入每个队员的血液,成为这个团队不可磨灭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