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新时期地质人

防灾一线冲锋在前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倪化勇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张明春 发布时间:2011-06-29

 张明春

    5年前,一身书生气的他走进了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怀着为国家防灾减灾作贡献的抱负,踏上了新征程。

  5年来,他将广阔的山地作为自己的舞台,将群众的安危牢记心间。

  他就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倪化勇。

  义务宣传培训防灾知识

  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参加工作刚半年的倪化勇,积极投入到由国土资源部、人事部、建设部和教育部四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中。

  为了增强宣传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宣传培训效果,倪化勇积极准备,多方筹措。每到一处,他总是事先了解当地的地质灾害现状,采用灵活且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当地群众所熟知的灾害案例,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解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避让等基础知识。那一年,他被评为“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先进个人”。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是中国特色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全民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倪化勇正是深知这一点,5年里,他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年复一年坚持着地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只要地方有需求,倪化勇都会抽出时间,加班加点积极备课,为地方义务开展培训工作。

    5年里,四川省攀枝花仁和区、米易县,达州达县,甘孜州泸定县、康定县、雅江县,阿坝州茂县,德阳绵竹市的村社、学校和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向村民、学生、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员宣传讲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身影,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培训了多少人。倪化勇深信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他说:“我要坚持做下去,并要做得更好”。

  第一时间奔赴应急调查一线

  作为一名地质灾害工作者,倪化勇视灾情为命令,哪里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他都积极主动参加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他义无反顾深入灾区茂县,冒着频繁的余震和飞石,翻高山、越断壁、跨江河、过险道,将震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延伸到高山地区的每一个村、每一个组。他是成都地调中心在震区开展调查和值守时间最长的人员,前后长达147天。在147个日日夜夜里,他乘坐的车数次被飞石砸中,但他没有因危险而退缩;在抗震救灾期间,他爱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数月坚持在抢救病人一线,刚刚两岁的女儿无人看管,但他没有因困难而退缩。他从未觉得自己有值得嘉奖之处,“坚守换回的是灾区群众的安全,任何地质工作者都会这么做”。

  2010年8月13日凌晨,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特大群发泥石流灾害,清平乡再次成为“孤岛”,急需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当时,倪化勇正在甘孜州雅江县开展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接到灾情通知,倪化勇主动请缨,立即从650公里外的雅江紧急赶到绵竹抢险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乘坐直升飞机抵达清平泥石流灾害的核心区,开展泥石流灾害的应急调查和应急处置。

  不放过一处地灾隐患

  在清平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的日子里,倪化勇牢记灾害地质工作者的责任和抢险救灾的使命,在泥泞的泥石流堆积体上奔走。

  交通、通信中断、物资短缺,倪化勇和调查组成员啃干粮、喝凉水、睡地铺,穿着雨鞋翻山越岭。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查明每一处隐患,不能再让灾区群众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抢险救灾期间,最让他揪心的是,通信中断导致应急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送不出去。于是他和应急调查组白天调查,晚上在蜡烛下将调查情况一一写成简报,通过直升飞机报送相关政府部门和抢险救灾指挥部,为抢险救灾的全面开展和灾后规划重建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在清平灾区,倪化勇一干就是半个月,半个月里没有换过衣服、没有洗过澡。

  在应急调查的日子里,他和调查组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查明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对调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连夜编写了《清平乡8.13灾后地质灾害防范注意事项》宣传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搬迁避让或疏通泄洪通道等应急处置建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及抢险救灾指挥部的肯定。

  倪化勇把“坚定信念,勤学苦练实干;立足岗位,锐意创新奉献”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理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防灾减灾作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来,倪化勇一直在川西高原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先后负责或参与完成四川康定县、峨边县和甘洛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以及四川绵竹市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在偏远的深沟险壑地区奏响一名优秀党员的敬业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