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优秀青年先进事迹——中国地调局杰出青年事迹之十三
甘甫平: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推动遥感地质事业发展
来源:地质调查报
发布时间:2015-08-25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地调局系统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品好,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为宣传和表彰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展示当代地质青年的良好形象,激励全局广大青年立足本职、敬业奉献,特授予15名同志第二届“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称号。这15名青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的实干精神和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当前,地质调查工作进入到战略性调整关键阶段,希望中国地调局广大青年以他们为榜样,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地质调查工作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胸怀祖国,锐意进取,立志成才,勇担重任,为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将连载15名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大家共同学习。
甘甫平:男, 2001年进入地调局航遥中心科研一线从事遥感地质技术方法和应用研究,教授级高工、研究员,资源一号02C卫星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遥感部及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先后入选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首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等,获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以及“优秀党员”奖励和荣誉。主持30项科研项目,获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01年,刚刚取得博士学位走出学校的甘甫平,走进了地调局航遥中心的大门,正式走向了工作岗位。15个年头,甘甫平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成长为青年专家人才,岁月流转、星辰变幻,不变的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科研的潜心钻研。多年来,他始终牢记着导师的一番话:在科研的道路上,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缺一不可。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研工作不会取得结果;没有创新的精神和理念,科学人员就成了“工匠”,付出再多,也是重复性劳动,不会有大的作为——导师的这番话,甘甫平多次分享给周围的同事和朋友。
正是这样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成就了甘甫平的青春事业:近10多年来,他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在内的近30项科研项目,在高光谱矿物识别及地质应用、国产卫星数据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建设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主持(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次,获得测绘科学技术一等奖1次。从简历上看,他是一个被荣誉包裹着的青年科技人才;可是越接近他,人们越会发现,他丝毫没有被荣誉裹挟,他只是单纯地沉浸在科研工作中,一点点地抽丝剥茧,扎实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再攀登,即使通往更高目标的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
2001~2007年,甘甫平的工作侧重于成像(高)光谱地质应用技术方法开发及应用研究。为了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取样、处理、测量、数据转换和解译,每项微小的工作他都扎扎实实地认真完成。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他建立了矿物成因信息与特征光谱参量之间的反演模型,初步实现了高光谱影像矿物分布丰度的相对定量制图,矿物组成成分及元素分布信息的定量识别,矿物晶体结构信息的定量探测。
为了验证实验室取得模型的适用性,他去多地开展实地踏勘,最先走进适宜开展遥感工作的新疆干旱裸露区。为了躲避雨季,他们总是把出野外的时间定在炎热的7、8月份。太阳出来,戈壁晒得滚烫,几乎无法下脚。他说没关系,可以穿上厚厚的户外登山鞋——虽然把温度隔在外面,鞋子里面却汗湿得仿佛下起了雨;干旱裸露区看不到任何可以遮挡阳光的树木和植被,只有一些低矮灌木,毒辣的阳光晒得人几欲晕阙,他说没关系,戴着一顶遮阳帽翻山越岭。太阳下去后,地面温度迅速下降,夜里睡觉经常被冻得发抖。从干旱裸露区走出来,他走进了植被高覆盖区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一带植被茂密,沼泽密布,蚊虫滋生。出野外,要带着厚厚的面罩,如果不带,会被植被中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蚊子攻击——即使带着面罩,也会看到周围有几十只蚊子一齐扑过来那种“群蚊乱舞”的骇人景象。由于沼泽众多,踏勘的每一步都走的十分艰辛,崴脚是家常便饭,脚踝还没消肿,就又踏上了新一天的征程。凡此种种,各种考验都没有把他击垮,反而使他越战越勇——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高光谱矿物识别谱系及识别规则,发展了高光谱矿物填图的技术方法,开发了航空高光谱矿物识别系统,实现了高光谱矿物识别的批量化处理和工程化应用,为我国矿物填图奠定了高技术基础,使我国在该领域保持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所研发的高光谱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已经应用到境内外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油气资源勘查以及矿山环境污染识别与监测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并将高光谱技术拓展到深空探测中月球与火星等地质科学研究领域。
2 008~2015年,他的工作侧重于国产卫星应用研究(资源一号02C卫星、高分专项等)。在卫星应用研究领域,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好的施展。这是一个单位从没有人涉及的全新的研究领域,他凭着青春的热情,一心扑到课题研究上。经过无数个埋头苦干的日日夜夜,他边干边学,教学相长。在主持开展国产02B卫星、02C卫星、GF-1卫星、GF-2卫星、GF-5卫星等国土资源应用综合论证、02B卫星、02C卫星、GF-1卫星地矿应用在轨测试评价和应用示范工作中,他多次创新性解决专业上的障碍。针对目前国产卫星研发过程中重“事后(发射后)”在轨测试评价,轻“事前(发射前)”的应用潜力评估的研发模式,他开发了卫星数据模拟原型系统,构建了国土资源卫星应用评价体系,改变并将“事后”与“事前”评价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后续星的研发起到先导和借鉴的作用,并缩短国产卫星在轨测试和应用推广的周期。
他主持开发了基于国产卫星的集数据采集与传输、专题产品生产及综合应用、要素验证与信息共享发布于一体的XX地矿应用示范系统,以实现国土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的实时性要求与国产卫星的自主性有机地衔接,并改变了目前遥感地质应用中分散小作坊式的应用模式。
他着力解决国产卫星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大力推进国产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他开创了基于国土资源应用的卫星数据模拟和潜力评估,支撑国产卫星高质量的研发及卫星数据质量的改进;他的应用研究成果提升了国土资源监测和监管的水平和效能,推进了国产卫星在国土资源领域的业务化应用。
功夫不负苦心人,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以及夜以继日的勤奋,使他比同龄人走得更快、攀得更高。参加工作以来,他获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已出版专著4部,待出版专著2部。他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第一作者29篇);有6篇被SCI收录、总引40次、他引37次;有37篇被CSCD收录、总引288次、他引246次;还有4篇被EI收录。他本人入选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获得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荣获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创新奖”,获得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先进个人”、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3次被评为国土资源部优秀党员。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和荣誉,甘甫平却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每次看到他都是行色匆匆,经常见他深夜加班,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我们知道,他始终走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而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