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二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发布时间:2006-06-21


   一部《决定》,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地质工作的支持,反映出国家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心。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地质工作还要回到由政府主导投资、包揽一切的老路上去呢?《决定》给出的答案是明确的:加强地质工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改革促进地质工作的发展,走出地质工作发展的一条新路来。

   在宏观体制层面,《决定》明确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微观的机制、措施方面,也体现出创新求变的精神,比如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确立企业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体地位,建立注册地质师职业准入资格制度,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建立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制度等等。对影响地质勘查工作重要的外部条件 —— 矿产资源所有权、矿业权制度,《决定》也明确提出,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 …… 不难看出,《决定》是一部以改革的思路推进地质工作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改革是地质工作发展的动力。20世纪50年代初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地质工作以地质部成立为标志,逐步形成传统的地质工作体制。其主要特点是,工作任务由国家计划下达,费用是中央财政拨款,地勘单位工作成果上缴国家,无偿提供给矿业等部门使用。这种体制适应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体制之弊,地质部门探索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实行 “ 三化 ” 改革  地质工作成果商品化、地勘单位企业化、地质队伍社会化  ,90年代探索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1999年起实行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组建中国地调局,地质工作新体制逐步建立起来。一步步的改革,引导地质工作一步步地摆脱旧体制的束缚,为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发展尤其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地质工作还是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矿业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体制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推进、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则兴,不改则衰。近些年,我国油气勘查发展势头良好,原因在于较早地实行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油气勘查费用进入成本,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勘查投入良性循环。属地化后的云南地勘局,积极推进改革三部曲 —— 分离、重组、改制,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找矿成果突出。再如,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大力推进地勘投资多元化,激活了矿产勘查市场,也激活了国有地勘单位。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振兴地质工作,必须走改革之路。目前地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属多年积累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改革迟缓或不到位有关,因此,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进行到位。

   要改革,就要切中时弊,抓住重点。纵观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地质工作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人才缺乏。以人才为例,全国原有十几所地质院校,如今仅保留了中国地质大学,而且地质专业设置也大不如从前,这就导致了相当多从事地质找矿的单位分不到急需的大学生,地质找矿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甚至有的地勘单位由于人才、资金匮乏,多年出不了地质找矿成果。这些焦点、难点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样的教训,从近年来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一些重要矿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的事实中,我们深深地领教到了。这些难点、焦点问题,就是地质工作改革的重点。

   地质工作改革任重道远。《决定》从地质工作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指出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一步就要靠各方面去努力了。相信,坚持走改革之路,扎扎实实地去实践、去创新,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天地一定会更广阔,前进的步伐一定会加快!

自《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