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

中国地调局局长孟宪来就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06-04-03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之后,广大地质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人们盼望已久的地质事业的春天终于来到了。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的心情也是一样的。但与此同时,他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3 月 17 日 ,记者采访了孟宪来。他说,公益性地质工作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贯彻落实《决定》,中国地质调查局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记者: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你是怎样理解《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

  孟宪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大基本矛盾: 一是生产力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另一个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将会更加突出。 国务院审时度势,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了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指导新时期地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决定》的出台, 对全面振兴地质事业,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作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决定》进一步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中央政府负责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能源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推进地质科技进一步创新,强化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破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和基础,而公益性地质工作 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所以也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础的基础、先行的先行。 加强地质工作首先要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记者: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孟宪来: 随着《决定》的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都将加大对地质工作的投入,地质工作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结合的大好局面即将形成,地质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让我们欢欣鼓舞的机遇来了,我们的心气很高,但是,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们自身还有很大的差距。

  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是观念的问题。原来大家认为的经费问题,随着《决定》的出台,应该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质工作的大发展带来的大转变。这个转变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质 工作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质工作转变;从传统地质工作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地质工作转变;从资源保障为主的地质工作向资源、环境并重的多功能、多目标地质工作转变;要从主要依靠国内“一种资源、一个市场”向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化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关键是要适应形势,把观念彻底转变过来 。二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地勘队伍属地化完成已经多年,但很多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之间、中央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之间、中央与地方公益性队伍的关系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关系需要理顺。三是为国家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还欠缺,很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承担单位,还是按照过去的思路争项目、完成项目后上交报告,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很多的理论和方法都是跟着别人后面走,要想破解资源瓶颈的制约,没有自主创新,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五是人才不足。上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地质工作萧条,恶化了本来就十分艰苦的地质工作环境,不少地勘单位地质人才出现断层。大学生不愿意学地质专业,地质专业的学生不愿到地勘单位,到地勘单位的毕业生不愿意去野外。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发展,都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记者:您觉得,公益性地质工作应该如何加强?

  孟宪来: 针对我国 资源瓶颈约束的突出问题,《 决定》对公益性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提出了新时期地质工作要 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做好矿山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等 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并且强调 要“集中力量加 强矿产资源勘查,突出 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地质储量 ” 。完成这些任务,迫切需要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健全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尽快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快战略性矿产勘查进度,摸清重要成矿区带资源潜力,引导、拉动商业性地质工作,为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做好服务和支撑。

  一是把能源、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放在突出位置。突出重点,加强油气、煤炭等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加大海洋和陆地新区油气调查评价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北黄海海域油气资源联合勘探,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评价,力争获得实物样品。启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利用 3 年时间,摸清全国资源潜力“家底”。按照“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原则,开展重点成矿区带资源远景调查,提供一批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在西南三江、西藏雅鲁藏布江等最有希望的重点成矿区带,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加快评价进度,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信息,降低找矿风险,实现矿产勘查重大突破。

  二是全面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统筹安排, 加强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集成和综合研究,向国家和社会提供系列图件。围绕重点成矿区、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问题地区,部署开展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加强中比例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综合地质调查。推进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城市地质调查试点,促进成果转化和服务。开展 1:100 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掌握海洋地质基础数据。

  三是加强地下水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 以人为本, 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完善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开展严重缺水地区和高砷、高氟等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调查与开发利用示范,推进鄂尔多斯盆地等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评价一批急需的地下水水源地。加强全国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与供水安全示范工作。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风险区划、加强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治理示范等工作。

  记者:《决定》出台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将有什么新举措?

  孟宪来:《决定》出台后,局党组迅速组织学习贯彻,一是向直属单位发出通知,就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明确由局领导牵头,局相关部室具体负责,研究细化贯彻落实《决定》的具体措施。三是配合部起草好《决定》的配套文件和相关措施。四是加强《决定》的学习和干部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具体到业务上,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们要做这样几件事:

  一要健全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 《决定》已经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远景调查与潜力评价,全国性、跨区域、海域基础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综合调查与重大地质问题专项调查。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

  中央财政出资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以国家需求为中心,成果全社会共享。兼顾中央和地方需要的工作,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组织完成,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分清主次责任,统一协调部署,共同组织实施。要按照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相互衔接、各自负责、避免重复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十一五”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突出解决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中央投资开展的农业地质、城市地质以及地下水勘查等工作,主要是起示范拉动作用。处理好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关系。公益性地质工作重点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和超前性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当前,对于那些勘查风险大的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公益性地质工作要适当加大前期勘查力度,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勘查工作,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增加资源量,缓解资源紧张状况。

  按照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的要求,加强地质调查宏观部署研究,积极引进内部竞争机制,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程序,真正做到项目部署科学、民主、公开。

  二要加快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步伐。 为加快建成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专业齐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科研与地调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就队伍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了实施方案。总的思路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管理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由区域性地质调查机构、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组成,队伍总体规模控制在 15000 人以内。当前,主要是立足现有编制,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队伍能力建设,充实一线技术力量,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地质数据采集、对地观测监测、深部探测、分析测试与综合研究,信息处理与服务工作体系。当务之急一是争取中编办尽快批准《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局属单位业务定位,着力提高野外调查能力,促进科研与调查结合。二是整合局属单位专业技术力量,向社会招聘业务骨干,组建能源矿产调查评价队伍。三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职工继续教育计划,开展全员培训工作。要立足用好现有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办好地科院研究生部,通过与国内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培训,通过国际科技交流与项目合作、重大地调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能解决重大地质问题、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对紧缺人才,要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有专业特长、有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人才。建设集调查研究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

  三要大力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制定地质科技发展规划和促进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结合的意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科研对地质调查支撑能力。努力做到地质大调查中科研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创新机制,制定科技创新人员考核办法,建设开放、竞争、流动、协作的创新型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合作力度。围绕地质调查重大和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的经验,依托重大地质调查项目,促进地质调查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低品位、难选冶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研究,研制轻便高效新仪器新设备,开发快速评价方法技术和矿产资源深部勘查技术,完善地质环境监测与防治技术。全面推广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加快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进程。

  四要切实做好公益性服务工作。 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及时提供数据支撑和综合研究成果,在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的中心工作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的数字化水平。升级完善地质调查骨干网络体系,面向全社会开放,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共享程度,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扩大外商和民间对地质资料使用范围。 (记者 赵凡)

地质勘查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