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利用与管理 > 媒体报道
一是建立了系列地球化学参数体系和高精度数据库。在山东省陆域范围内采集地球化学样品25万余件,获取地球化学数据330多万个。测试表层和深层土壤指标54项、有机氯农药残留指标8项、大气干湿降尘指标22项、浅层地下水指标33项及大宗农产品重金属指标12项。首次建立了山东省土壤54项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和11种元素有效态含量背景值及其参数;首次获取了山东省大密度浅层地下水33项指标的地球化学参数。建立了全省地球化学参数体系和高精度数据库,填补了省内空白。
二是摸清了土地地球化学现状。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山东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大部分区域都能达到国家Ⅱ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名符其实的“绿色山东”。按国家“绿色食品”及“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全省可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面积14.8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4.5%,可作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面积15.5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9.1%。
三是发现一批富硒等富含有益元素的耕地。首次在济南、淄博等地发现富硒土壤1660 平方千米,发现了天然富硒大葱、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规划了章丘富硒大葱生产基地48 平方千米;在山东东部地区圈定富锌、富铁、富铜土地3300余平方千米,并编制了有益元素施肥建议系列图。
四是圈出了土壤生态异常区。在胶东金矿开采区发现了多种重金属元素异常,面积达2418平方千米。在济南、淄博、济宁和莱芜等城市周边圈出了绿色农产品种植不适宜区。在全省圈出表层酸性土壤面积3.95万平方千米,土壤酸化可导致农作物籽实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对烟台、菏泽两市2.5万平方千米土壤有机氯农药的调查发现,停用20多年的六六六和DDT在土壤中仍有检出,且局部地区土壤存在新的施用源。
五是查明了浅层地下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发现山东省浅层地下水总体质量较差,不适合直接饮用的浅层地下水占42.2%。影响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有锰、亚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通过对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大气干湿降尘研究发现,本地区大气干湿降尘中主要污染元素为镉、汞;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区域分布在山东省西部与河北省交界地区、济南、东营等重工业城市,局部地段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大于土壤Ⅲ级标准,大气降尘已对土壤造成污染。
六是估算了全省土壤碳储量值。山东省表层(0~20cm)土壤碳储量为 5.55亿吨,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全省土壤近90%的区域属“碳汇”区,25年间从环境中吸收了1.23亿吨的碳,据估算未来还有5.6亿吨的固碳潜力。
以上成果的取得,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加强耕地保护进而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质调查报编辑部 内容摘自《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现场会典型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