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生死罗布泊 > 媒体播报

新疆日报:《生死罗布泊》: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守

《生死罗布泊》: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守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陈丰 发布时间:2012-05-19


由天山电影制片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国土资源部等联合拍摄的电影《生死罗布泊》日前在北京举行了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这部电影体现出了现实主义的精神、情怀及其核心价值,体现了一种与时代契合的精神内核,是人文情怀、艺术创新完美结合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独特的视角、大量的航拍方式、民族特色浓郁的音乐等元素,使影片极具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人文情怀打动人心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王人殷认为,影片在尼克松访华的大格局下展开,电影起点非常高。而接下来描写八个普通工作者进入罗布泊,他们的理想就是让中国有钾盐,让中国人都有钾盐吃。影片没有戏剧性的情节,没有一句概念、说教和豪言壮语,却通过具有内在节奏感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地质人的坚韧、牺牲精神、大无畏的精神面貌,让人感受到中国能够崛起,就是因为有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评论家饶曙光说,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该片深刻挖掘了自身与形象不可分离的思想深度和丰富性,使得这部影片具有了崇高的情怀和境界,是一部表达了时代精神的电影。它主题鲜明、人物塑造非常有质感,独具艺术魅力,显示出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与导演的人文精神和境界不无关系。这对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当今时代,尤其需要提倡这样有精神、有气质、有胸怀的电影。要争取让这样的电影更多地走近观众、占领市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说,《生死罗布泊》表现的是地质人的奉献、牺牲,展现了人物面临的选择、理想、生与死。影片借鉴了灾难片的类型元素,也试图增加其观赏性。难得的是,影片从宏大叙述格局中走开,把视点聚集到人物的形体、目光等细小的行为上,用小视角承担大主题。这种舍大取小的选择最能震撼人心,凸显出人性的光辉,显示出人格力量的伟大和超然。此外,这部影片融惊悚、悬疑元素和主旋律于一体,增添了影片的观赏性。这凸显出导演的大手笔和智慧。

气势磅礴 特色突出

《生死罗布泊》由拍摄《杨善洲》的天山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董玲执导。她是带着独特的情感和崇高的敬意来拍摄这部影片的。她的父辈曾是新疆第一代地质人,影片的很多细节有她童年的生活轨迹和父辈的生活经历。她表示,这部影片全部在罗布泊境内实景拍摄,每一个镜头都是罗布泊的原貌,拍摄条件虽然艰苦,但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表达出对所有地质工作者的崇高礼赞。

饶曙光说,这个影片拍摄得非常感人。我一边看一边流泪,第一次在银幕上真实地感受到了罗布泊的神秘景观,令人震撼。作为一部电影,它简单的故事、线性叙事都凸现了独特的魅力,而自然景观更成为影片非常重要的叙事元素和表意元素。影片通过人和航拍的不同视角展现了主题,这不仅仅是表现自然的神秘和魅力,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的精神和气质。这两者能够融为一体,是影片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光明日报文艺版主编李春利说,这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震撼人心。有纪录片的平实,又透着悬疑、紧张,能够牵动观众的心。声画的冲击力,我在这部片子中感受到了。影片中苍凉、雄浑、悲壮的音乐极有气势,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与苍茫的沙漠、戈壁等大自然的氛围融合一体,与地质队员粗犷的形象也很协调。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认为,这部影片的风格质朴、粗犷、阳刚,是一部震撼的作品。对话很少,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但有想不到的神秘和死亡的陷阱。笔墨非常凝练,人物刻画有深度,打动人。《生死罗布泊》可以认为是中国西部片的一个代表,能真正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品格。这样的电影也能够走出去,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重要的一个篇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董玲执导的片子,故事好,人物性格鲜明,能够让人潜下心来好好看。这是她总给人惊喜的原因。这部片子也有这样的特点,一开始三个人物接连地因为突发意外而死去,这样的危险如影随形。谁将遇到危险?考察队又要遇到什么困难?这些悬念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弦,让你必须深入到剧情中去。

为天山电影制片厂喝彩

黄式宪说,看完电影我要向地质人致以深深的敬意!也要向天山厂致敬!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心里面在流泪。我庆幸还有这么多电影人,把电影作为一种神圣的、庄严的事业来面对。假如我们不能在银幕上和观众作心灵的沟通和对话,而只是让眼睛享受一个快餐,转瞬即逝是悲哀的。《生死罗布泊》生动地展现了创造历史的地质人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个大写的人,很了不起。这有赖于天山厂和导演董玲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守,这是种力量和定力,难能可贵。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张毅刚说,真实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只有真实可以重塑观众对主流影片的信任度,只有真实才具有生命力。这部影片所表现的地质工作者在罗布泊勘探钾盐矿的过程中,人物遇到的突发性灾难都是在罗布泊有记载或曾经发生过的,都是真实的素材。创作人员在人物造型等方面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采访了多次进入罗布泊的地质工作者,创作过程严谨而认真。目的就是想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真实的灾难实例、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环境,塑造真实可信的人,并书写他们伟大的人格和精神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