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科考活动 > 工作日志
2020年8月1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六号”调查船顺利抵靠海洋地质码头,圆满完成2020大洋航次科考任务。航次历时49天,漂洋过海近15000公里,出海成瘾的我仍然心潮澎湃,意犹未尽。作为第一次出海的“小萌新”,此次远洋科考让我受益匪浅,唯一的遗憾是未能一睹“海马”系列深海遥控潜水器(ROV)在海上现场作业的风采。
当听闻“海洋地质六号”船后续的航次调查任务将使用“海马2”号ROV在“海马冷泉”开展科学考察后,立刻跟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夏真陈述了我对“海马2”号的向往之情,夏所慨然同意了我的出海申请。本航段有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所、中科院能源所、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的科学家组成了国内最强大的冷泉科研团队,以及广州海洋局水合物工程技术中心、实验测试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所和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组成的海上技术调查队伍,再加上甲板部和轮机部船队人员28名。
“海马”2号出水
感谢技术负责亮哥(陈春亮)在“海洋地质六号”为我保留了我的老本行岗位——“导航”。本航段最主要的调查任务是依托“海马”2号强大的作业平台搭载多种作业工具和多家科研机构的设备在冷泉口作业,ROV下潜完成回收网兜、布放海底摄像装置、布放生物诱捕器、生物实验等多项任务,并采集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碳酸盐岩样品。
经过ROV室小伙子们的耐心调试,ROV成功下潜。此时的地质室成为新冠疫情期间电影院解禁以后最火爆的观影室,按进场先后顺序可分别抢占VIP观影区和一般观影区的座椅,来晚的科学家可自带小板凳找空地坐下,再晚的观影人员只能买到站票寻找“立锥之地”了。通过高清摄像头,看热闹的外行看到了笼统的“海底生物”,看门道的内行则看到了管状蠕虫、蛤类、贻贝、白瓜贝等多种冷泉生物。
小迷妹惊叹地看着屏幕里令人眼花缭乱的海底世界,借此良机恶补了“海马冷泉”的相关知识。“海马冷泉”为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引得来自于多家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们此刻汇集于“海洋地质六号”进行野外采样和学术探讨,也正是“海马”2号拥有的深海探测强大力量,使得调查取样成为可能,不愧为我的男神大“海马”。
观众享受了视觉的盛宴之后ROV开始取样作业。任由科学家们提出多么“刁钻”地取样要求,ROV主驾驶员黄元铿都能得心应手、手到擒来、指哪打哪,只见他拿起操作手柄提、压、点、按,机械手张合自如,伸缩有度,取样一气呵成。在一旁的小迷妹被这一通操作惊艳到目瞪口呆,立刻萌生了做一名ROV驾驶员的梦想。听到技术负责亮哥和ROV室主任陈宗恒交流,国外有科学家兼任操作员的先例,我心花怒放准备坐上驾驶员座椅,却被技术负责严词喝止,告诉我ROV驾驶员的上岗必须通过严格培训。
为了满足我当ROV驾驶员的心愿,技术负责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科学任务最密切的机械手操作作业,培训从系统原理开始,接着介绍了机械手的关节组成与控制机理,随后才安排了实际操作,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如何插管取样作业,虽然这是ROV最简单的取样作业,小迷妹却费了很大劲才get到这一技能,更加佩服ROV驾驶员的精湛技艺。
小迷妹享受着学习的幸福时刻,像是在片场客串了一把导演,给男神爱豆加了一段戏,妙不可言。完成所有作业之后,“海马”2号终于满载而归,出水一刻,他像自带bgm的英雄,一袭白衣,持剑而立,云淡风轻,帅气逼人。她又像自带光环的出水芙蓉,清晰脱俗,遗世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