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科考活动 > 工作日志
记者跟随“海洋六号”参加中国大洋27航次科考已有一个多月,品尝了船上各种味道。在茫茫大洋,临时党委和伙食委员会的坚强保障与贴心服务,加上科考人员就地取材、苦中作乐,形成了“海洋六号”独特的饮食文化。各种菜肴带来的营养补给不仅仅在于身体上,也在于精神上,让大家拥有健康的体魄去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
丰盛的菜谱
7月28日,周六,是“海洋六号”每周一次加餐的日子。这天的晚饭依然是8菜1汤。椒盐大虾、豆瓣洋葱焗竹肠、沙姜爆章鱼、广式卤水鹅翅、西芹炒夏威夷果、盐水煮生菜……为了这顿晚饭,三位大厨谭雄权、何哲平、邵海华早早地就开始忙碌。晚饭结束时,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基本被吃完,他们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平时的日子,当班的大厨4点就开始工作,准备一日三餐。早餐是粥或豆浆加馒头、包子或面包。午餐和晚餐都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菜谱极少重复,且经常会有新花样。“海洋六号”的冷库里有专门的空间用来储放水果,因此每餐大家都能吃到一个水果,这项待遇很多科考船是没有的。每晚10点都有夜宵,炒面、河粉、酸辣面、炸酱面等,每天变换一种口味,有时还会有自制的龟苓膏、汤圆或红豆沙。
大海之上,哪来的这么多食材?这要归功于强大的后勤保障工作。面粉、大米、腊肉等能长期存放的食物是从广州带来的,蔬菜、水果、鲜肉等是在关岛补给的。食物的采购由伙食委员会负责。大副蓝明华是伙食委员会负责人,成员包括各部门的部门长、厨师及船上的管理员。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经过他们讨论决定的。伙食委员会平时注意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反应在食品采购和伙食改善上。蓝明华说,为保证大家的健康,所有食品都是在大超市购买的放心食品。
但是,无论补给多么充足,由于青菜的存放期限较短,航段中后期,大家都要面对无青菜可吃的局面。船上的盆栽蔬菜试验目前规模尚小,偶尔能采摘一次,熬成青菜汤给大家喝。今后,随着盆栽蔬菜规模的扩大,或许能解决这一难题。
不管怎样,在艰苦的远洋科考日子里,“海洋六号”上丰盛的菜谱为全体科考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着保障。
家乡的味道
人或许有一个味蕾专门用来品尝家乡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人感到幸福,感到踏实。
集体包饺子是“海洋六号”的保留节目。仅第二航段,记者就经历过两次。几十个人在三楼餐厅一起包饺子的场面热闹而温馨。有人揉面,有人擀皮,有人包馅,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临时党委书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国胜是面点高手,他揉面的技术和速度常让大家惊叹。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和二副管鹏擀起饺子皮来像模像样,大小薄厚恰到好处。包馅就是各显神通了,南方人包得秀气,北方人包得粗犷,包好的饺子放在盘子里,形态各不相同。饺子馅也颇为创新,虾仁黄瓜玉米馅、虾仁猪肉青豆馅,即使在国内也很难吃到。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有些科考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制作各种烙饼。祖籍河北的机工张冀宁是烙饼高手,他烙的千层饼表面金黄,香酥而又有韧劲;烙的馅饼各个浑圆,肉馅的咸淡与面皮的厚度都恰到好处,咬一口,香味满嘴。来自陕西的调查人员杨永擅长烙煎饼,且富有创新精神。用冷水和面,加入小葱和火腿肠肉丁,烙出的煎饼薄而软,味道丰富;用开水和面,烙成类似鸡蛋灌饼的两层小煎饼,夹着菜肴吃,别有一番滋味。饼在电饼铛上滋滋作响,远远就能闻到香味,让人想起北方家乡。
南方人喜欢吃咸鱼和腌肉。轮机长余明刚从家里带来鱼和猪肉,在船上腌制。用油和辣椒简单一炒,肥肉香而不腻,瘦肉味道浓厚,鱼肉咸辣筋道,是上好的下饭菜肴。除了一饱口福,家乡的味道更多带来的是心头的温暖和情感的慰藉。
大海的馈赠
各种鱼类是大海送给“海洋六号”科考人员的鲜美菜肴。晚上,船处于静止状态时是钓鱼的好时机。这时,有些钓鱼爱好者就在三楼甲板上抛钩拉线,总会有收获。
最常钓到的是鱿鱼,吃法也最多。新鲜的鱿鱼用辣椒、花椒爆炒,香辣味十足;用水白灼,再用蒜蓉、薄荷、酱油制作调料,口感嫩而脆,肉质细腻;用来煮粥,鱼肉的鲜味和大米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十分鲜美;晒成鱿鱼干再吃,鱼肉韧劲十足,味道更加浓郁。刚钓上来的鱿鱼还有科研价值,可以分离和培养其内脏中的微生物,进行微生物研究。
最难钓到的是龙鱼,样子和鱿鱼很像,只是两侧的翅膀比鱿鱼长。样子差别细微,但吃法和味道相差甚远。龙鱼通常用来生吃。将皮和内脏去掉之后,剩下的是几乎半透明的白色鱼肉。将鱼肉切成极薄的鱼片,摆在盘子里就像粉皮一样。夹起一片,蘸着拌好的酱油和芥末,咬在嘴里滑脆而有嚼头,口感十分独特。
此外,青鸟和飞鱼也时常光顾“海洋六号”。青鸟背部是青色,个头能长到很大;飞鱼个头较小,有一对翅膀,能在海面上飞出三四米远,风浪大时甚至能直接飞到甲板上来。这两种鱼可直接炖着或炒着吃,但最常见的吃法是晒成干后再炒。
因为钓到的鱼数量毕竟有限,这些美味只是小范围内偶尔改善一下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尝到。今年,临时党委还出台了《钓(捞)鱼八不准》,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
我们的厨艺
在船上,不仅三位大厨厨艺精湛,科考人员也时常苦中作乐,一展身手。炒出的菜虽谈不上色香味俱全,但吃起来同样有滋有味。
“海洋六号”有一个很多船所不具备的人性化管理规定,厨房24小时开放,备着鸡蛋、面条、土豆等食材,还有各种调味品。科考人员可根据需要去厨房炒菜、煮面、烙饼。晚上值班的人员常常会错过夜宵,下班后,他们偶尔自己下厨,炒两个菜聚在一起吃。小葱炒鸡蛋几乎人人都会,常见的还有炒洋葱、炒土豆丝。有一次,调查人员张东声被临时拉去炒菜,在“海洋六号”上炒出了平生第一盘香辣土豆丝,大家吃了都说味道不错,还说他颇有炒菜天赋。简简单单两个菜,不仅填饱了他们的肚子,还让他们在炒菜和品尝的过程中缓解了长时间工作造成的精神紧张,吃完美美地睡一觉,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烤瓜子是“海洋六号”上一个独特的厨艺。船上给每人发了一大包生瓜子,有人就试着拿到微波炉里去烤。烤的时间要根据瓜子的量来确定,时间长了会糊,时间短了又不够熟。经过多次尝试,经验被总结了出来:一小盆瓜子,先烤三分钟,摇晃一下使内层和外层的瓜子交换位置,再放进微波炉烤一到两分钟。效果如何就取决于这最后的一到两分钟。
大海的味道、阳光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加上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工作之中的苦与乐以及心中的思念与坚守,混合成“海洋六号”独特的味道。
大家一起包饺子。
烙家乡的千层饼。
每周六加餐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