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人类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群的发展与应用为标志。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知识创新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科技进步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和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世界地质科学在经历一板块构造和行星探测双重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一段重大发展之后,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等严重威胁,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成为全球地质工作者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大命题,也是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东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前,作为地质工作者,我们要积极认真地思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怎么办?”这个重大问题,并不失时机地交上我们地质矿产工作者的合格答卷。
东北地区十二五战略性矿产地质工作的奋斗目标可确定为:努力完成“一个超大型矿床、四个大型矿床、十个中型矿床、四十处新矿产地”的找矿指标;全面推广矿产勘查野外数据采集新技术方法;在深部找矿与森林沼泽区矿产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滨太平洋中生代区域成矿动力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建立地质矿产资源数据仓库、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更新机制;填补1/25万区调、1/20万区域重力、1/20万区域化探空白区,基本查明主要地质区带和重要成矿区带地质背景,为战略性矿产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资料。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当前一段时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搞好大区地质矿产工作规划。科学的规划就是财富。国家将开始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全国地质工作规划。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作好规划编制的各方面工作。规划工作要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尤其要把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需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作为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研究和规划。要在东北地区“十一五”规划和近年来地质矿产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分析研究大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进一步分析研究大区 “十二五”地质矿产工作规划部署,提出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地质实际情况、为主管部门和专家所认可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矿产工作规划部署方案。
2、做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国家战略性矿产评价与地区优势矿产评价的关系。在确保国家战略性矿产(如有色金属)调查评价的同时,为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应加强东北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如硼、镁、铂钯、锰、煤层气、油气等)的调查评价。
其次是处理好东北地区内东部成矿区带评价与西部成矿区带评价的关系。首先要巩固和发展辽吉黑东部成矿带的找矿优势。在现有矿产勘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成果,努力实现老矿山外围和新的选区找矿都有重大突破,力争提供3-5处以大型超大型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为主的资源基地,主攻矿床类型为层控改造型铅锌矿床、“红透山”铜矿和“林家三道沟式”金矿,缓解现有危机矿山的资源接续问题;其次是规划和逐步实施大兴安岭东部成矿带的矿产评价工作。优先部署和安排区调、区域物化探以及重点地区矿产调查工作,主攻方向是寻找“多宝山式”铜矿和层控改造型铅锌银矿床,2015年以前力争发现和评价3-5处以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为主的资源基地,为实现东北矿业经济带战略转移创造条件。三是处理好矿产调查评价与地质科研的关系。地质调查是基础和前提,科学研究是攻关和提高,两者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取得优异的地质成果。要加强成矿区带成矿条件控矿规律和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展东北中新生代盆地地热、煤成气等资源调查研究工作。
3、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加强综合研究。全面推广矿产勘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新技术方法。力争在深部找矿与森林沼泽区矿产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特别重视在地质调查中不断试验、示范和推广使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区内外、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水平。开展滨太平洋中生代区域成矿动力学综合系统研究。
4、重视非传统矿产资源的研究。非传统矿产资源是指受目前理论、技术、经济、产业以及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尚未被认识或未能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或潜在资源,包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矿床(未知的和已知的)。它们或者在人类以往的生产实践中从未被发现、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被完全忽视、或者由于在以往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开发的难度太大而处于极低的研究程度。其研究领域包括:1)非传统矿产(新类型、新深度、新领域、新工艺和新用途);2)矿产勘查评价的非传统理论和方法;3)非传统矿业;4)非传统矿业经济。作为非传统矿产资源基础研究的开始,应选取那些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传统矿床学和资源学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实现其资源价值的地球物质堆积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如:1)冻土层的天然气水合物;2)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原生矿石中的微粒金;3)黑色岩系中特殊赋存状态的贵金属-多金属元素;4)可地浸铀矿中的铀;5)油田高含金原油和油田水;6)热泉泉华蛋白石中的微粒铯; 7)“人工矿床” 中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及其可分离性(如矿床开采尾矿和选矿尾矿);8)天然纳米非金属矿物等。
传统资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而日益减少,更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寻求新的、非传统的接替资源,是解决人类矿产资源短缺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出路.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消耗型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加剧矿产短缺的局面,到2010年45种主要矿产中将有1/2不能满足需要。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又提出了新型矿物原材料的要求,并且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越来越迫切。因此,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乃是地球科学家的长期任务之一,是一项既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又具有挑战性和国际竞争性的重大课题,不仅制约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供给体系,而且可能带来资源领域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和相关产业领域的重大变革。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5、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努力为找矿突破服务。按照地质及成矿区带的部署进行适当调整,突出影响找矿突破的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和成矿区带地质背景的查明,开展东北地区的1:25万区调(修测);争取以多种投入形式开展重点成矿区带的1/5万矿产调查;1/20万区域重力调查主要安排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北部空白区;1/20万区域化探主要是完成森林沼泽景观区重要成矿带空白区;重点研究成矿带内地理景观条件和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的适宜性,根据对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化探初步评估结果,对部分可利用的图幅约73幅,在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上,应重新部署区域化探调查项目;积极开展重点成矿带的遥感工作。
6、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促进地质找矿工作跨越式发展。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是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驱动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需求驱动型的转变。要认真分析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要在解决重大需求、急迫需求、战略需求等方面,适时提出地质找矿工作的一套思路、规划与项目;二是由传统地质工作向现代化数字化的转变。应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地质工作的现代化,以矿产评价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特殊景观区矿产评价方法等为重点,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由封闭的地质工作向开放的地质找矿工作的转变。地域和部门分割封锁、地质信息相互封闭、社会共享程度低,是制约我区地质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按照地质区带统筹规划,确立重大找矿项目,实现重大找矿突破。要加强对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的现代化地质信息与知识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公益性地质资料的社会共享。四是由国内资源、单一市场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转变。重点抓好东北亚周边国家毗邻地区地质与矿产资源对比工作,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基础。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必将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老工业基地的资源与环境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离不开地质矿产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要认真分析国家及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向和需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东北地质矿产工作者的找矿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争取重大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交重大找矿成果,努力实现重大找矿突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