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当前,“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正在广泛深入开展,我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在同时进行,两项活动的共同之处是要通过讨论和学习实践,找出影响本系统、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结合大讨论中关于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主题和我所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实践,对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科研工作,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防治能力方面提出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
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科技攻关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统计,2001-2008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地质灾害3万余起,造成死亡和失踪的人数800余人,直接损失达到40余亿元(未包含“5.12”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
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委和单位,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领域都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以地质灾害为主1/50万环境调查,山区县市的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以及重点县市的1/5万详细地质灾害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建立了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开展了东部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整治、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系列工作;组织了对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预报的科技攻关,已经取得可喜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地质灾害基础理论和监测、预警及防灾技术研究还比较落后,现行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工作地区差异明显,离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系统群测群防、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全面减灾防灾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因此,加大对地质灾害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的研究力度,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科技攻关依然是落实防灾减灾战略的首要工作。
当前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科技攻关工作重点:
1.研究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和新仪器
利用现代测量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最新成果,重点研究高精度、大量程、低功耗、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监测仪器。要不断提高仪器的长期可靠性、抗老化和抗干扰的能力,适应野外电闪雷鸣、风霜雪雨、日晒夜露等恶劣环境,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尽量减少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成本。在数据传输和供电方式上要能够满足应急抢险的特殊要求,数据传输可以选择有线传输(有线电话、互联网、局域网)或无线传输(手机、数传电台、卫星通信终端)等灵活的通信方式;在监测设备供电方式方面,尽量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减少对外部供电和通信条件的依赖,对低功耗仪器可以选择干电池供电。我所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滑坡光纤推力监测系统、岩土体含水量监测系统、大量程位移监测系统等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大多具备了太阳能电池供电、手机和卫星数据传输方式兼容、通信组网灵活、数据采集频率可控、超限自动报警等功能,在三峡库区和5.12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研制和大力推广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靠实用的群测群防监测仪器,提高群测群防工作的技术含量,使群策群防工作逐步从定性化向定量化方面过渡。
2.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理论和方法技术的研究
要加强与地质、3S技术、气象、水文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科学性,提高预报预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在锚固技术、新型抗滑支挡结构、地下排水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加强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开发配套的施工机具。对地质灾害防治用的材料要大力推广工厂标准化制作、现场组装的新模式,提高防治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防治工程造价。
4.开展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技术的研究
根据四川丹巴县建设街滑坡抢险、重庆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崩塌救援等突发灾害的抢险救援实践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的调查(或勘查)获得地质背景、地形地貌、灾害的范围规模、变形破坏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发展趋势等相关资料,为抢险救援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在治理手段上要强调一个“快”字,在抢救过程中强调“快”和“准”,需要地质、物探、遥感、钻探等多学科、多工种、多手段协作配合才能达到目的。
二、组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1.组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十分必要
地质灾害的救援工作还具有与其他突发性事故不同的专业性特征,能否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启动救援方案,在全方位现场监控的前提下,通过决策分析,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救援技术方案极其重要。特别是在2008年5.12大地震应急救援中,专业技术救援队伍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组建一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十分必要。
2.组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是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对突发地质灾害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规定了要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的直属事业单位,开展全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是“三定”方案中八项工作任务之一,地调局及其所属单位基本具备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实施救援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装备,过去在突发性灾害应急处置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圆满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任务,理所当然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同时,地质调查“野战军”队伍中应急救援力量的组建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队伍建设,更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3.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组建方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是应急救援的总指挥部,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造成的危害程度、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情况,负责指挥、调度、协调下属队伍进行应急调查、处置和救援工作。根据全国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和局属单位的专业技术特长及设备状况,分区域组建相关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应该依托局属单位来组建。局属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还要与地方的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建立联系和沟通机制,做到资源共享,达到快速反应的目标。
4.提高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装备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根据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和依托单位的设备状况,有计划地补充、完善和提高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装备水平,使之能够系统配套。如快速准确探测地下空洞、巷道分布的设备,地形三位扫描仪、全自动测量机器人、孔底电视、快速成孔的钻机和钻具等等,同时要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加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培训和演练是保证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练,集中学习和练习应急预案,准确实施应急救援的各个系统环节,保证实施救援行动中能够统一指挥、行动迅速、信息通畅。同时,定期的培训和演练也是总结经验、教训的大好机会,近几年突发的几起重大地质灾害,虽然各级政府及时组织了救援工作,但在处置这些灾害事故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救援队伍普遍存在的对有些突发性灾害事故不熟悉,不掌握对应的处置程序等问题,这也对我们完善统一的应急救援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每年都要对抢险救援队伍、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之掌握常规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知识和救援程序。定期开展救援演练,通过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现场的模拟,达到熟习应急救援各个过程,训练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快速集结、相互协调合作、人员设备的转运、人与设备相匹配等诸项环节的和谐度,从而达到提升应急救援战斗力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行业技术交流,适时选派技术骨干到抢险救援体系建设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香港等进行学习和培训,也可邀请这些国家和地区派技术人员来我国讲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救援理论和技能引入到我们的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援行动中,使我国突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体系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同时,还需要配备应急救援工作的经常性的工作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实时响应,保证队伍能够迅速抵达救援地点,立即着手专业指导和开展救援工作;保证设备的配套性、完好率,保证关键时刻队伍拉得上去、打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