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赵志中 郑元 张伟 : 加强地质公园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地质力学所地质公园研究中心 作者:赵志中 郑元 张伟 发布时间:2009-07-02

    本世纪以来,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兴起了保护地质遗迹和建设地质公园(Geopark)的热潮。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随着2000 年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以来,我国在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地质公园建设对于地质遗迹保护、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已成为地质公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如何加强地质公园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一、地质公园的属性特征

    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题的公园,建立地质公园是为了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公园具有三重属性:即资源属性、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

    首先,地质公园的建立主题是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两者的本质均是资源。从地质遗迹的角度来讲,可作为是一种地学资源用作研究工作及地学知识普及等;而从地质景观的角度来讲,地质公园又多具赏心悦目的景色,因此又可作为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演化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典型地层剖面、构造形迹,人类、古生物化石及遗迹,地质地貌景观、岩石、矿物及其典型产地,温泉、矿泉等地下水活动痕迹,瀑布、湖泊、奇泉等水体,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等。构成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必须具备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等基本特征。

    其次,地质公园具有经济属性。从本质上来看,地质公园是公园的一种,而公园的建立是有其经济追求的。地质公园式一种新的旅游产品,这种产品是否成功,其吸引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增减程度是最有力的证明。陈安泽先生收集了一部分国家地质公园,对在批准成为地质公园前后一年游客及门票收入增减情况进行统计,从表中可知在成为地质公园的次年游客增加333.08万人次,增幅达28.7%,门票收入增加29678.5万元,增幅达50%,而同期全国国内旅游业的平均增幅为超过10%,充分显示了地质公园巨大的经济价值。

    此外,教育属性也是地质公园所具有的一大特点。各种地质遗迹由于记录了其所在地区或地点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等多方面的地球演化信息,因而能科学的说明某些地质事件发生的特点和某段时间内地球演化的历史。这些地质遗迹既是人类了解地球发展历史的基础,也是像人们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天然课堂,同时也是良好的科学普及、地学实习与教学基地。

    二、地质公园建设现状

    2000 年以来,我国分四批批准了138个国家地质公园,并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目前全球共有48个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在15个国家,其中我国有18个,同时我国也是亚洲少数几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国家。随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也开始受到各省、市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政府评审命名了一批省、市级地质公园,逐渐形成了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以省市地质公园为成员的地质遗迹保护系统。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同时,为旅游事业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同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地质公园在其飞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如:数量庞大、类型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过热的趋势;资金匮乏,管理不善,有浪费国家资金的现象发生;再有就是保护意识淡薄,随着游客的大规模涌入,对地质遗迹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三、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自然资源经济化、经济效益公益化的一体化的具体表现。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迅速、管理粗放也凸显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地质遗迹、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妥善处理三方矛盾,要求公园管理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园经营中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更应注重区域系统关系。

    “一个中心”,是指以科研工作为中轴线,文化建园。地质公园与普通旅游地点的不同就是其主打地学旅游,主要观光点为稀缺、罕见的地质遗迹,蕴含一定的科学价值。可科研工作往往在申请建园时受到重视,而公园建成之后就停止了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原因很多,一是公园建成之后管理中心转移到了经济上,另一外面就是缺少专项资金。这样,地学研究无法跟上,将会导致地学旅游成为一种空话,而观光层次仅仅停留在形态美学上,地质公园也就违背了建园初衷。加强地质公园的科研工作,需要地质公园管理单位与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研究经费的筹措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采用以公园盈利为主,以国家投入为辅的原则。另一方面,可积极扩展地质公园用于地质教学的途径。只有坚持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才能进一步的提升公园品位,增强在各地质公园中及与普通观光点的竞争中的实力。

    此外,公园还应加大管理层次及公园发展层次上的科研工作。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旅游资源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和普查,对总体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环境、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都缺少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不利于进行国内外比较和综合评价,也难以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因此需要建立资料档案和地质遗迹数据库,统筹规划,实行合理分级保护和开发;建立地质旅游业的投入与产出信息资源库,及时反映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调整地质旅游的投资力度和开发规模。从而及时掌握地质旅游在人力、财力、物力的需求状况,便于采取地区宏观调控。如美国在250多个国家公园中使用了3S技术获取公园地图数据,取得了极为有效的管理成就。公园管理者可以把大量似乎不相关的数据综合起来,找出其中的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资源、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模式和趋势。

    “两个基本点”就是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俱进。经济实力是地质公园运行的源动力,因此地质公园建设必须要注重经济力量的提升。随着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地质公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地质公园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先前“地学旅游”这一新鲜事物所具有的号召力也在慢慢减低。为促使公园健康发展,应在公园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园经济实力需要努力拓宽经济来源途径,改变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状态。在不破坏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的前提下,可着力发展游客地学体验项目,分层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地质公园的宣传力度。宣传过程中要把握公园特色,如生态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等。而宣传人群也应以在校大专院校地质专业学生和城市旅游者为主。宣传方式宜多元化,网络促销、媒体促销、会议活动促销、旅行社促销多种方式相辅进行。

    另一个基本点就是环境保护。优美的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地质公园的卖点之一。一旦公园的环境收到了破坏,公园的发展也就遇到了瓶颈。值得借鉴的例子有很多,如著名的华清池温泉超采严重,一度引发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华山西峰绝壁被银河宾馆等单位排放的生活污水染黑,百年古松枯死。而部分含化石的剖面亦有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如芭蕉口剖面。作为重要地震监测点和地学野外实习重要基地的口镇活断层遗迹目前被垃圾掩埋大半。而一旦有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现象的发生,或是破坏不可逆,或是治理费用昂贵,后果均十分严重。因此公园运营过程中应以防患为主,加强对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更应引进区域系统意识,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局面。乔晓红等在秦皇岛柳江地质公园的研究中引入了PRED[6]的概念。PRED概念起源于人地系统理论,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及发展诸多方面.2002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制定了“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UNESCO强调,应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保存地球上具有意义的地质遗产,保护环境。P(people)代表地质公园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开发商及当地居民、游客等;R(resource)表示地质遗迹资源;E(environment)指园区或其属地整体环境风貌,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D(development)指地质公园系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按照这种思想,整理成地质公园PRED关系图(见图1)。由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人、资源、环境、发展四者是息息相关的。人既是地质公园的维护者,又是地质公园的破坏者,同时又是地质公园的消费者,对地质公园的影响有好有坏。而地质资源受损、生态环境破坏则反过来会制约地质公园乃至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讨论

    地质公园的建设是地质工作延长工作链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两个“更加”的体现,也是实现国土资源部政府职能的一方面,地质公园建立已走过了九年历程,在发展中积累了经验经验,回头看,地质公园工作是我部不容忽视的一件重要工作,应常抓不懈。如何进一步推进地质公园发展,并带动当地经济社会进步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公园管理单位所关心的焦点之一。在地质公园管理工作用应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进区域系统观念,做到地质公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值此全体地勘行业轰轰烈烈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之际,仅以此文作为对地质公园计划的体会和思考,不当之处请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