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一、背景与需求
(一)国家国防安全需要开展境外地质工作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快、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大国地位将逐渐树立起来,我国必然从国际大国走向国际强国。为了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必然需要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保证形成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我们需要核威慑力量,我国实行的是防御性战略,但是需要有精密的防御性对策和防御性方案。我国有核武器,但是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及目标区的地壳物质组成和地质结构,就不能比较科学地估算核武器的效力,如果不了解核武器发射路线的重力和磁力,就不能准确计算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也就不能准确击中目标。从国际来看,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机构专门收集研究有关国家的地质结构和特点,尤其是美国,在和阿富汗、伊拉克开战前,都派了一定数量的美国地质调查局人员深入前方调查了解情况。我国也需要这一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这方面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几乎还没有开展起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为了国家的国防安全有必要主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二)国家的经济安排需要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工作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特殊的资源国情,决定了矿产资源大量快速消耗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大宗型矿产资源紧缺的状况难以改变,需要从境外配置。预测到2020年,石油年需求将达3-5亿吨,累计需求超过60亿吨;铁矿石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精炼铜730万吨~760万吨,累计需求将近1亿吨;铝1300万吨~1400万吨,累计需求超过1.6亿吨。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70%左右。
我国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总体不足,国内矿产资源增储增产难度加大。目前,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相对缓慢,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勘查开发接续基地严重不足。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浪费,综合利用率较低,矿山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矿产开发小、散、乱和矿山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加剧了资源供求紧张状况。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全球配置资源,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必然选择,这个基本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不少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了相关业务支撑工作,但是总体来看,国家在矿产资源“走出去”方面缺少一个总体安排,国家对境外矿产资源的总体状况掌握不够,地质调查工作没有提供系统的资料,决策部门不能知己知彼,难以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战略和安排;对于单个国家,我们对矿产资源的了解仅限于表面性的,基本上不掌握主要矿产资源大国的资源分布状况和特点,难以向社会提供比较有份量的地质矿产资料,支持企业走出去。因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应开展系统的境外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工作,掌握境外矿产资源的赋存情况,服务于政府决策和规划,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三)边境地区居民的人身安全需要掌握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状况
我国陆域边境线长,多为高山丘陵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情况复杂,有许多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事件的源头不在我国境内,而在境外周边地区,为了保证我国边境地区居民的人身安全,保证边境地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幸福,需要了解和掌握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状况。
我国为了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需要,开展了周边国家合作编图工作,但是未开展以了解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为目的的地质调查工作。
二、目标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开展境外地质工作,掌握主要国家的地质结构和特点,掌握区域重力和磁力的变化状况,了解和掌握主要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开发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周边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危险区和地质环境脆弱区的基本情况,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和规划服务,为企业和民众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一)研究主要战略性国家的地质结构和特点
根据国家国防战略的总体框架;确定我国主要的战略防御性国家,利用各种渠道系统地收集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卫星重力和遥感数据,通过数据的处理和综合分析以及实地考察等手段,系统掌握主要防御性国家的地质结构和特点以及相关的重力磁力等地球物理参数,形成比较规范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图件和数据,提供给军方总参谋部,主动为我国的国防安全服务。
(二)研究主要矿产资源国家的矿产资源赋存及保有情况
通过资料收集和合作研究等途径,系统开展世界矿产资源大国矿产资源赋存和保有情况研究,了解主要国家矿产资源潜力,为国家制定矿产资源战略提供基础数据。
开展我国短缺资源全球矿产资源潜力分布分析评价研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投资环境以及政治环境,利用国际合作、技术或经济援助的方式,选择资源型国家和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矿产资源潜力前期调查评价,圈定境外矿产勘查开发的远景区/靶区;重点工作是大力开展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与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大力推动并创造良好环境,开展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境外地质矿产矿业开发信息,加大、加快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速度,争取早日建成覆盖全球的地质矿产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并完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服务体系,引导与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
(三)研究我国周边高山地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特点
针对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尤其是源头在境外的地区,通过国际合作,重点开展我国西部边境及毗邻地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形成比较规范的图件,提出避灾防灾的措施建议,为保证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三、对策建议
1.各级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境外地质调查工作,将境外地质调查纳入日常工作计划。目前,我国服务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境外地质调查工作刚刚开始,服务于国防安全和边境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境外地质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国家各级领导部门应站在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统筹协调外交、对外贸易、情报、国土等方面力量,并将境外地质调查纳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日常计划予以落实。
2.国家设立专门项目或经费支持。现有的地质大调查仅限于境内地质调查工作,援外工作中有一定的地质调查费用,但是经费比较少,工作程度不够。建议国家整合资金,设立财政专项,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工作,或允许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可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工作。
3.创造比较合适的国际合作环境,推动境外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工作,掌握境外地质与矿产情况,必须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通过多边国际合作、双边项目援助等方式开展合作地质调查和勘查工作,真正掌握境外地质矿产情况。
4.整合力量,形成专门的调查研究队伍。我部和地调局系统境外地质调查力量不仅不够强,而且现有的力量还比较分散。应整合现有力量,依托项目,不断充实壮大,培养比较熟悉相关国家的区域地质矿产专家,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料,逐步形成比较有实力的境外地质调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