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范文玉: 破解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问题

来源: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范文玉 发布时间:2009-06-30
    西南地区以铜、铁、铅锌等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为其主要特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勘查开发程度较我国中、东部地区低,找矿空间巨大。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通过科学有序地勘查部署,加大资源评价工作的力度,在不远的将来,雅鲁藏布江地区和“三江”地区可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原料矿产资源基地,从而有效地缓减国家资源困境。
    近年来,西南地区三大重点成矿带地质找矿新发现的速度明显减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南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偏低,尤其是中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制约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各系统、各行业及各勘查主体各自为阵,形成的地质矿产资料未能得到系统地总结和研究,导致在新一轮部署时基础资料匹配性不够,矿产勘查选区难以落到实处。
   2.尽管以往对区内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矿床的研究和规划部署作了较多的工作,但就西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单元而言,仍然显得零散、不系统,重点不突出,缺乏较完整的认识,使得在矿产勘查部署的宏观布局和勘查区深入研究上仍显薄弱。
   3.西南地区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矿种分散、地区分散、项目分散的现象,制约了异常查证等找矿前期工作和对重要成矿带勘查工作的加强。目前在勘查部署选区、工作安排、实施上存在的运行机制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矿产勘查的进展,总体上表现为科学性、有序性、稳定性较差。
   4.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规划性差,缺乏统一部署和有效管理,特别是社会资金勘查项目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导致一部分社会性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的投入效益偏低。
    5.近年来随着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加上企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其工作程度和进展基本上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中,难以反映到国家层面上的统一部署中来。处于对地方利益的考虑,对统一部署地质找矿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
    6.多年来形成的跑马圈地、圈而不探的矿权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央公益性资金的投入,制约了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找矿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大调查只有调查权,而无探矿权,限制了点上的解剖及探矿工程的施工,使得找矿突破无从谈起,从另一方面也难以调动地勘单位承担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积极性。
    7.目前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和新进学生锐减,导致各地勘单位人才断层问题严重,地质工作质量下降,已对地质找矿工作造成了直接影响。
    要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一定要针对上述地质找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各省区市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联络、参与体制,在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统筹中央和地方地质找矿工作,同心协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实现突破的关键问题。
   建议统筹中央和地方公益性资金,全面提高西南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到“十二五”末,实现 1∶20万-1∶25万地物化全覆盖,重要成矿区带集中开展1∶5万地质矿产调查,使1∶5万地质工作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圈定一批重要勘查区,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以期实现西南三个重点成矿带“十二五”综合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