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龙: 合作 创新 服务
来源: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张建龙
发布时间:2009-06-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同时各个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地质工作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一体化,调查与研究一体化,野外工作与室内工作一体化,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一体化,多学科综合,多工种集成。按照这样的内在特点开展地质工作,就要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实验测试、信息技术等理论,在进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背景下,在创新自身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各专业尤其应注意合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野战军的要求:人员精干、工种齐全、装备精良,走“办精品、出精品”的路子,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我们的人员有了,工种基本全了 ,装备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深化合作?装备如何发挥作用?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找矿已从地表转到地下,寻找隐伏矿、深部矿将是未来找矿工作的方向,技术方法将起重要作用。遥感向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发展,遥感可以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地表信息,获取面上信息,地球化学可以快速缩小范围,获取局部的异常,地球物理设备发展使其精度更高,可以获取深部资料形成三维的立体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数据快速处理、信息的提取、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平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法手段的应用为地质调查研究、找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领导、专家的快速决策提供可能,满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需求。
一、深化合作机制
1、存在的问题:勘查技术被边缘化。目前的项目设置是以地质为主导,技术方法为手段,物化遥没有独立的项目,如何在项目中发挥技术方法的优势,需要我们来思考。
2、解决方法的思考:物化遥的工作有其自己的特征,需要按照自身的科学规律开展工作,同时各专业要密切配合,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强强联合,形成技术优势,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课题设置上可以独立形成子课题,由专业人员负责,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知识,也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3、通过勘查技术独立项目的实施和其他工种的平等联系,必将促进物化遥方法的发展与进步,而不至于为完成大项目而疲于奔命。
二、创新方法技术
物化遥的方法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平均1~2年就能更新换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和矿产工作的新问题需要我们紧紧地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掌握比较新或者是最新的方法技术,甚至开创属于自己的理论。
1、地球物理:首先是“物尽其用”,即物探装备的充分利用。其次是单方法的处理与解释水平。第三是重、磁、电综合解释系统和带地形的正反演技术的研究。
2、地球化学:首先是熟练掌握已有方法技术,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其次是重要成矿区带1:5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深部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3、遥感:首先是加强遥感技术与地质矿产理论的结合。其次是加强遥感的工程化应用,提高图象处理和解译能力。第三是加强雷达数据的处理能力,为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4、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相关的资源数据库,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计算机信息平台的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三、加强沟通交流,提高综合水平
沟通交流是相互促进的重要渠道。
1、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可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2、与国内相关机构合作,可取长补短,了解国内的生产水平与能力。
3、所内项目与项目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项目内部均可构建一个交流平台,以提高效率,提升竞争能力;加强多学科的综合解析,使解析成果更加接近实际。
四、发挥区域优势,提高服务能力
部局提出充分依靠国内“一种资源、一个市场”和利用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重点加强与西南各省市县级政府、企业单位的合作,打响知名度,拥有一定的市场;注重与我国周边国家合作,力争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有进展。”
我所长期植根于西南,对西南地区的基础地质、成矿规律都具有相当的优势,除保证国家项目外,可充分挖掘西南市场。
“走出去”的目标是一个战略。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对相关地区的基础地质条件有一定的认识。以遥感为例,在缺乏地质资料和不能去实地做调查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遥感、GIS等高新技术,收集公开发表的资料,通过遥感解译获取国外基础地质、矿山分布等资料,利用GIS技术进行编图和对比研究工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基础资料, 使“走出去”有的放矢,为选区提供依据,减小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