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俊 王洁民: 建精建强队伍 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来源: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丁 俊 王洁民
发布时间:2009-06-29
1999年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后,在原地质科研单位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西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机构。
十年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引进了各类技术人员160余人,壮大了队伍规模,改善了队伍结构。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占85%,40岁以下的人员占70%,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37%;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29%。形成了以沉积与能源地质、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资源评价与矿床研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技术研究、实验与分析测试为主的特色突出,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人均资产40万余元,2008年人均货币工作量50万余元。
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类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前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组织完成西藏空白地区地质填图75幅,全面填补了青藏高原空白区。我们组织开展雅鲁藏布江成矿区、西南三江成矿区等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和重点矿种的战略性勘查,“十五”期间,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21处。有大型、特大型矿床33处,中型矿床80处;其中,可供普查基地34处,可供详查基地16处。我们承担完成了青藏高原地质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评价项目,提出了新的勘查层位和新的勘查选区,为勘查突破奠定基础。我们在完成了西藏林周地区完成了大型铅锌矿床产普查工作,在四川省里伍铜矿外围找矿成果继续扩大,初步实现了再造一个“里伍”的目标。发现了云南罗平三叠纪生物化石群,填补了该地区中三叠世鱼类化石的空白,其初步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地学和生物界的高度重视。我们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完成了东南亚地区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在刚果(金)、老挝、巴拿马、南非等地为企业开展境内外找矿服务。我们还在“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排查、安定民心、资料服务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我们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5项。我们自主开发了矿区野外编录操作系统,受到多个勘探单位的广泛认同和应用,并被英美公司指定为规定编录软件。已经初步形成了管理完善、专业齐全、学科配套,优势突出、野外实战能力强的地区调查机构。
但是,与“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逐步分离,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层次也逐渐清晰。地勘体制改革的结果基本明确了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社会分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建以后,国家地质工作的规划、部署,及其项目管理成为其主要职能,我们直属队伍则逐步成为承担国家地质工作的骨干力量。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这支国家“野战军”地质队伍已经有能力全面承担国家地质工作(限于队伍规模,仍有大量的国家地质工作交由地方公益性队伍承担)。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感一些体制和机制障碍制约了单位的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承担国家地质工作,以及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基本问题是工作经费结构性不合理问题突出:近年来,基本支出预算只占年度工作经费的10%左右,基本支出预算的资金主要用于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各类社会性支出,难以按预算实现规范性管理,同时也给队伍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
核心问题是专家队伍和领军人才不足:西南地区艰苦的地理自然状况,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众多的地质勘查队伍,需要一批引领西南地区全面地质工作的专家队伍和领军人才,这是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重要条件。
关键问题是适应当前形势和工作特点的管理体制不顺:由于种种原因,西南地区已形成的一些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分散使用,难于形成整体社会效应;重要成矿区带的工作投入分散,难于统一部署;大区域地质调查机构在地质工作的定位需要进一步落实。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影响单位发展和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相互牵连,相互影响。我们在努力从自身做起,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解决或处理好一些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就体制和机制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反映,解决基本预算。包括全额预算离退休经费;全额预算社会保障经费(医疗、失业保险);仪器设备购置预算常态化;大幅提高人员预算。这个问题一旦解决,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2.要围绕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解决重大地质问题,以及出重大成果来统一部署国家地质工作;要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充分酝酿协商进行项目安排;要与地方公益性地勘队伍分工合作承担项目,大区地调中心应起引领的作用。
3.要充分发挥大区地调中心和地调院在国家地质工作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实现项目的分级管理,确保地质调查成果的质量和按时提交。
4.项目预算定额调整要常态化,预算科目要尽可能科学合理,这是提高预算执行率的重要基础。
5.尽量优化项目管理的繁杂程序,使项目负责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工作中。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聚集问题,从自身入手,创新机制,又好又快的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