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杨友生:加强矿产综合利用,提高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来源:郑州所 作者:杨友生 发布时间:2009-06-29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大,我国矿业目前正面临着可利用矿产资源不均衡,重要大宗矿产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等多重难题。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破解资源、矿山环境约束难题,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矿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我国矿业发展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金等多为贫矿,难选矿多,开发成本普遍较高,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
    经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10618座金属矿山中,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几十年开采,2/3矿山呈现老化,近80%的矿山比原设计的服务年限延长了十年以上。保有储量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矿山资源枯竭,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按目前的资源保有储量,到2010年我国46%的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仅有不足20%的矿山能维持生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资源的旺盛需求,与日渐枯竭的资源供应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目前我国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后备矿产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除煤炭资源外,我国其它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严重不足。虽然近十年我国在地质调查、找矿投入大量资金,取得许多成果,但整体上,特别是在重要矿产资源方面未获得大的突破,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呈下降趋势,后备储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滞后于消耗速度,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弱。
    2)矿产资源有用矿物的回收率低
    由于我国采选矿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使得许多有用矿物的回收率低。根据全国3498个矿山统计,我国铁矿和有色金属采矿回收率为50-60%,非金属矿产仅为20-60%;煤矿仅为30-50%。由于选冶水平与国外有差距,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40%,比国际水平低10-20%。
    3)矿产资源经营方式粗放,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
    我国的共、伴生矿多,在己开发的矿产中,共伴生矿占87种,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只占三分之一,综合回收率不及20%。根据对全国845个矿山调查,综合利用率达70%的矿山仅占 7%,综合利用率达50%的矿山不到15%, 75%的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率不到25%。就有色金属矿产的综合利用而论,国外先进矿山综合利用率可达到80-90%,而国内的平均水平为50%,比国外约低30-40%。
    4)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矿山排放的尾矿堆存量己达50余亿吨,并且每年以2-3亿吨的速度增长,矿山剥离废石的堆存量达数百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2%。由于综合利用率低,尾矿中大量的有价元素及可利用的非金属矿遗留在固体废弃物中,每年矿产资源开发损失总值约为1000亿元,特别是老尾矿,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损失到尾矿中的有用组分会更大一些。
    二、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的重要进展及发展潜力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30%和35%左右;黑色金属共半生的30多种矿产中,有20多种得到了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共半生矿产70%以上的成分得到了综合利用;煤矿矿井瓦斯抽放利用率为33%。50%以上的釩、22%以上的黄金、50%以上的钯、鎵、銦、锗等稀有金属来自于综合利用。
    2.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了良好开端 
    经近20年的不懈努力,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了一定进展,如全煤矸石生产烧结砖技术装备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粉煤灰综合利用向大掺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005年,水泥原料的20%;墙体材料的40%来自于固体废料,合计利用固体废料5亿多吨。
    3.激励和扶持政策日趋完善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尤其是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极大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修订,使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运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4.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潜力巨大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如美国、日本的铜、铅、锌、镍等金属矿山综合利用率为76%-90%;美国杜拉尔等七座铜选厂除回收铜之外,还综合回收了金、银、铅、钼等元素,综合利用率为88%-91%;日本小坂内之多金属矿选矿厂综合回收了铅、铜、锌、硫、硒等8种组分,综合利用率为87%以上。这些差距的存在同时也表明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非常大。
    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通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每年可为国家提供煤炭2.5亿吨、石油700万吨,其中利用低品位难利用储量开发500万吨。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三、推进矿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障碍
    目前普遍存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过程的效益障碍和环境成本障碍。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具有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投入大的特点,与单纯提取主要元素的工艺技术相比,综合利用的投入产出比不高,单位效益不显著,风险大。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思维模式下,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在成本障碍方面,目前我国的环境容量尚没有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综合利用过程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四、加强矿产综合利用的措施,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
    到2020年,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仍将持续增加,矿产资源供需的严峻形势难于根本好转。因此,我们应该比世界上其它任何大国更加珍惜矿产资源,更加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1.完善矿产资源源综合利用法规建设
    研究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实施细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矿山尾矿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法规体系建设。
    在完善法规的基础上,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依法实施管理。
    2.构建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体系
    制定鼓励、支持矿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财政、金融、税收、技术等优惠政策,清理有关不利于矿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个别政策。
    3.完善矿山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立项中,强调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要求,促进矿山环境治理与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相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总水平。
    1)从源头做起,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做起,开展一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特别是细粒尾矿的产生量。为此,在工艺设计和生产实际中,除了要提高矿石中主元素的回收率外,还要考虑伴生、共生的金属元素、非金属矿物的综合回收。对于综合回收技术还不太成熟的复合多金属矿,可以采取资源储备方式,同时建立尾矿整体利用的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把此矿床类型、数量,尾矿中所含矿物种类、化学成分、磨矿细度、利用状况、研究程度、整体利用的方向等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此信息可通过互连网让大家共享,征求综合利用的处理技术,待条件成熟时再开采利用,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2)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研究,增加资源补给。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具有贫、细、杂的特点,以及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矿产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致使不少矿产资源未能综合利用,即使综合利用了,回收率也很低。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主要包括:对损失于或剥离废石中的有价金属、非金属矿物进行综合回收,关于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己很多,如废石、尾砂用于建筑材料,生产建材产品或用于采空区充填料;利用尾砂代替粘土生产空心砖,废石、尾砂代替黄砂作混凝土骨料;利用尾矿生产大宗用量的路用砖;用尾砂生产高档次的微晶玻璃;利用尾矿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作为土壤改良剂或生产磁化尾砂复合肥等。
    3)建设矿山固体废弃物整体利用示范工程和无废矿山。按产业部门选择大、中、小代表性矿山建设固体废弃物整体利用示范工程,开展尾矿资源特征及整体利用研究,建立示范矿山。另外国家要积极组织好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全面展开,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搞好试点工作,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真止落实到实处。
    4.建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专业研究队伍
    在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中应保留一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队伍,并在人员、专业配备、设备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使其有能力承担并完成国家和行业提出的重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任务,为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与标准的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矿产资源利用方案和标准,为国家实施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加大对重大难选冶矿产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科学的技术经济评价,降低资源勘查风险,推进商业地质工作。
    配合国家资源管理部门,介入对矿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技术服务和政策监管,提高企业的约束性。
    参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效应推动行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