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调查成果向十八大献礼 > 相关报道

“第一生产力”的神奇魅力

——近十年来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回眸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奚江月 发布时间:2012-10-23
  国土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资源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水平,增强国土资源工作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撑。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对有效管理国土资源、促进找矿勘探重大突破、保障国家能源矿产与土地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与减灾防灾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一、健全完善了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领导决策机制。

  2006年6月,国土资源部成立了部长挂帅的科技领导小组,2006年10月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2009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22号)和《关于将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调整为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对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导小组和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加强了对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宏观指导。地方国土资源厅也相继建立了国土资源科技领导小组和咨询机构,健全完善了地方国土资源厅科技领导体系,建立了省部国土资源科技统筹协调与定期联系制度。

  二、建立了国土资源科技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机制。

  国土资源部编制了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统筹谋划和战略部署。跟踪国际国土资源科技发展动态,研究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需求,编制了《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和《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统筹谋划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指导国土资源科技发展。国土资源部还建立了科技项目年度计划制度,统筹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围绕国土资源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热点、难点和共性基础问题,发挥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导小组和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依靠相关专家,结合国家、部门专项和科技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统筹部署相关科研项目;建立科技条件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构建国家、部(局)、院(所)多级重点实验室体系,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提高实验室开放研究程度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效率;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野外台站和观测数据共享机制,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质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显著提高了地质科技与信息资料的共享管理服务水平。

  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取得新成果

  (一)卫星应用发展规划编制取得新突破

  2009年7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发展规划(2009~2020年)》,确定了建设国产业务卫星体系、发展业务化应用能力的战略目标,将资源一号02C卫星确定为首发业务卫星,提出了充分利用成熟技术建设国土资源业务卫星体系的思路。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由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海洋局、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编制的《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中明确要建立陆海观测卫星业务综合服务平台,提出了要通过实施规划,建成能满足国土资源领域各主体业务应用系统规模化运行、支持其他行业相关应用需求的卫星业务体系。

  (二)资源一号02C卫星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1年12月22日,国土资源部牵头研制的首颗业务卫星资源一号02C卫星成功发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致信祝贺。02C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从科研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的转变,也开启了我国民用卫星发展的新路子。2012年4月18日,卫星正式交付国土资源部,标志着02C卫星正式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目前,卫星在轨运行良好,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矿山开发现状监测、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境外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

  (三)国土资源高分专项应用示范系统建设进展顺利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作为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国土资源部承担高分专项国土资源卫星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国土资源高分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先期攻关研究,突破了国土资源卫星应用相关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国土资源高分应用示范原型系统,并在示范区得到了初步试验应用。

  (四)国产卫星产业化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通过实施“基于国产卫星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动态监管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建成了部级矿山开发现状监管中心节点、应用监测中心和1个省级查验中心,建立了集卫星轨道预测、数据快速处理、野外核查与矿山遥感监测“一张图”为一体的矿山开发现状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系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服务和应用调查能力,为国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实施“基于国产卫星数据的土地利用宏观监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完成了BJ-1、HJ-1A/B、CBERS-02B中分辨率数据自动匹配等3项预处理关键技术、多任务并发控制等2项并行批量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编制了4个技术规定,开发了1套土地利用宏观监测系统,搭建了5个省级宏观监测应用示范系统,建立了我国土地利用宏观监测应用技术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宏观决策和土地管理提供了更现实、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不断获得新突破

  (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开启我国地球深部研究,取得新认识。以国家启动的首批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为基础,开展一系列地球探测科学研究,建立了地下5千米深度多学科系列剖面,证明陆壳巨量物质深俯冲至地幔;发现来自深地幔的新矿物;提供深部精细结构构造;发现了极端条件下微生物新家族并培养活体;发现了钻孔深部流体对2004年末9.3级苏门答腊大地震的超远程响应;创造了全新的硬岩深孔钻探技术,在5158米硬岩深孔施工中创造了全新的钻探技术体系,采用独创的螺杆马达+液动锤+金刚石取芯技术,提高钻进效率近一倍,岩芯采取率达85%;取得深部地球物理测试结果;取得了丰硕可靠的变质岩区系统测井资料,填补了我国变质岩区测井空白,为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首次完成我国结晶岩区三维地震和三分量数字地震探测,揭示了精确的地壳结构,为我国结晶岩区树立了第一把地球物理标尺。

  (二)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专项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中国大陆首次围绕地震灾害进行的科学钻探工程,主要任务是在汶川大地震震区,以探索地震机制和提高地震预报预警能力为目的,在龙门山断裂带先后实施4口科学群钻。在科学钻探施工方面,目前已完成1、2、3号孔科钻施工任务,3口井完孔情况:WFSD-1钻孔深度1201.5米,取芯率94.3%;WFSD-2钻孔深度2283.56米,取芯率91.6%;WFSD-3钻孔深度1202.57米,取芯率85%。在地学研究方面,一是初步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WFSD)4号孔优选钻井井位;二是建立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地下剖面(地下结构);三是汶川地震断裂(YBF)地下主滑移面的确定(WFSD-1);四是汶川地震断裂的变形样式及地应力;五是龙门山隆升机制的重新认识。

  (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关于“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的要求,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于2008年启动实施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简称“深部实验专项”)。经过近2000名科技人员4年的努力,“深部实验专项”已取得丰硕成果:一是首次建立了全国大地电磁标准网;二是首次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和地壳78种元素精确分析系统;三是初步确立了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矿产勘查的现代技术方法体系;四是探索建立了中国大陆深部探测技术体系;五是自主研制了新一代地应力测量装置;六是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获得重大突破;七是深部数据处理和模拟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八是取得一大批重大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为建立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机制提供依据,为开展地壳探测工作做好了理论、技术、组织、机制和人才等方面的准备。

  (四)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围绕矿产资源科学技术研究,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等7项“973”项目,重点开展地学基础研究;《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矿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等8项支撑计划项目,重点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示范攻关研究;《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等6项“863”计划项目,重点开展勘查技术开发与研制。这些项目的开展极大提升了我国地质找矿理论和技术方法水平,为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土资源科技奖励与科学普及持续推进

  (一)国土资源科技奖励工作

  一是国家科技奖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度,国土资源部获得4项国家科技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奖项。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及刘延东国务委员等中央领导高度肯定,要求国土资源部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发扬“青藏精神”,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国土资源部自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奖41项,其中,获国家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在2002年~2011年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一等奖76项,二等奖562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进行了12次评选,共评选出195名获奖者,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进行了5届评选,共评选出67名获奖者。

  (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一是会同科技部,联合印发《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二是每年组织开展地球日活动,大力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系列活动;三是印发《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四是强化科普基地建设,开展两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命名工作,评选出109个科技场馆类、资源保护类和科研实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五是成功召开了2次国土资源科普工作研讨会;六是创建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网站,编印8期《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通讯》。

  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为规范国土资源管理,保障技术支撑,加强了国土资源标准化,围绕国土资源领域标准的研制、开发、管理、咨询、宣贯、实施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建立并完善国土资源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制修订国土资源标准;监督标准的实施情况。1998年建部以后,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在建章立制、体系建设、规划计划制定、基础研究、急需标准制修订、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进展。在实践、总结、创新的基础上,2009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开展了国土资源标准体系建设。199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专家持续开展了国土资源标准体系建设。2010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第二版国土资源标准体系表,制定了标准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2010年4月,国土资源部制定发布了《国土资源“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部署了“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三大重点、七大工程、300多项标准研制任务。为落实规划、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2008年起,国土资源部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进行计划管理,每年制定发布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加强了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根据《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和《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 2010年成立了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10个分技术委员会,由249位专家组成。2008年,成立了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一批重要国土资源国家、行业标准研制工作,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国家、行业标准近200项。目前,国土资源领域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154项,行业标准422项,其中,地质矿产国家标准151项,行业标准409项;土地资源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3项。

  国土资源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国土资源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科普基地等,国土资源科研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科技支撑与基础条件平台。以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的国土资源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是凝聚、吸引和稳定优秀科技人才、重大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支撑。以统筹室内研究与野外观测、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仪器研发与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实施国土资源科研基础条件平台计划,通过国家长期稳定支持,逐步建立以国家、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科研基地、国际研究中心等为核心的创新基地体系。

  目前,国土资源系统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家,国际研究中心1家,国际大型仪器共享开发基地1家,部级重点实验室69家,部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49家,部级野外科研基地84家。

  同时,国土资源系统拥有科研仪器、装备显著改善,拥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服务能力、共享程度大幅度提高。激光拉曼光谱仪、高分辨离子探针、激光显微探针微区测年系统等先进的分析仪器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HC-2000氦光泵磁力仪、直升机频率域航电等国际领先的大型航空物探设备,高分辨率地震探测仪器、新型航摄相机和高精度定位系统获取了海量地球物理勘查、遥感调查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土资源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土资源部党组历来把科技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基础性、持续性工作,通过科技项目、科研基地和人才技术,不断选拔、培养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性科技人才队伍。

  目前,中国地质科学院有1000人进入国家非营利科技创新基地,形成了大陆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等5个优势学科群,地质、土地以及国土资源管理支撑队伍的科技能力逐步增强。地方国土资源科技力量、行业科技队伍承担了大量土地调查、地质勘查与资源评价相关科研任务。

  国土资源系统涌现出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中青年科技人才,14人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3名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共遴选106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遴选157名青年科技骨干,覆盖26个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他们已成为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骨干力量。

  展望未来 充满信心

  国土资源科学和技术进步是支撑引领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是“破两难、促转变”的重要保障。国土资源系统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程和长远发展的需求,按照“需求引领、强化应用,前瞻部署、突出重点,自主创新、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支撑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化资源节约利用、地质找矿、土地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大力建设科研基础条件平台、质量监督检测、标准化、卫星应用、科普五大科技支撑体系,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推广和应用一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相关领域勘查技术方法,国土资源管理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研制和引进一批地质找矿和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和仪器设备,地质找矿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和发展一批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工程技术中心,攻克一批重要地学理论,国土资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

  新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呈加速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前沿技术领域呈现群体突破态势,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全球正步入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科技工作要努力为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服务,迎头赶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