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2012质量年活动专题 > 最新报道

中国财经报:黑土地提升名特优身价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贾学颖 发布时间:2012-09-11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黑龙江政府合作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为农牧业带来的经济增加值高达236.01亿元。

    与同类产品相比,产自松嫩平原的大豆,每公斤贵出2元钱,因为富硒;出自松嫩平原的蔬菜,每公斤贵出1元钱,因为无公害;来自松嫩平原的大米,每公斤贵出1元钱,因为是绿色的——这并不是营销的概念,这些身价不菲的农作物确确实实被印上了身份证。

    9月8日,环保、土壤、农业、地质、地球化学专家汇聚一堂,为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农业地质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成果进行评审验收。评价结果称,松嫩平原南部土壤环境优良安全,具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土壤环境优势。

    该项目策划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杨忠芳介绍说,这次农业地质调查运用了400多万个高密度、高精度的土壤、水、大气甚至人体毛发等样品的分析数据,证明了松嫩平原96.82%的土地属于没有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清洁土地。这样一片净土,不仅是黑龙江农业经济腾飞的立足点,还是全国粮食大省、农业强省之根本,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强后盾。

    始于2005年的黑龙江农业地质调查是黑龙江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项目,到2010年,该项目全面查清了松嫩平原南部8.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质量状况,给予了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的评价。2011年,黑龙江的粮食总产量达1114.1亿斤,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均名列全国第一;其绿色食品总量达2950万吨,总产值超1000亿元。

    “正是由于黑龙江无论从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更有责任摸清土地的质量,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告诉记者,中国地质调查局依托“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国家财政专项,加大了对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核心的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经在浙江、黑龙江等19个省(区)完成165万平方公里的调查面积,基本覆盖了我国重要大中城市和主要农耕区,这也正是地质调查项目践行“项目怎么来、工作怎么干、结果怎么用”的最好例证。

    该项目负责人、黑龙江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崔玉军告诉记者,他们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方法测定了该区域土壤及浅层水中元素的分布,实现了对松嫩平原土地质量和农业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根据土壤中氮、磷、钾、硒等有益元素和镉、汞、铅等重金属元素分布,他们将松嫩平原划分为农业经济区、牧业经济区、林地限制区、沼泽湿地限制区、建筑用地及水域用地六种土地利用类型,其中农业经济区细分为优质水稻种植区、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玉米大豆种植区、蔬菜生产基地以及杂粮主生产区等五个类别。按照区域种植特色农作物,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扩大了“名特优”农产品的种植空间,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高达236.01亿元。

   更具意义的是,此次调查在松嫩平原南部地区首次发现了2455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众所周知,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抑制化学致癌物、分解致癌物,可以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于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其中三分之一地区又为严重缺硒地区,黑龙江就位在其中,并由此引发过较大规模的克山病。“因此,这次发现的富硒土壤,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对松嫩平原地方病的防治更具意义。”崔玉军说。

    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再次发挥得淋漓尽致。此项目8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000万元,省财政配套2000万元。“该项目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可以测算,但其创造的社会效益无法估量。”崔玉军介绍说,此次调查不仅为农牧业经济做出了贡献,同时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研究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松嫩平原圈出11处油气、地热找矿远景区,发现有色金属找矿远景区1处,稀有稀土找矿远景区1处,并已列入黑龙江省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

    沼泽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称,该项目勘察出松嫩平原有75.52万平方公里保护良好的沼泽湿地,在气候调节、抗灾害性调节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据联合国估算,松嫩平原湿地生态价值为288.23亿元/年。

    崔玉军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质调查工作的延伸。利用该项目调查评价结果,他们建议省政府在着力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时可以充分利用大面积的闲置盐碱化土地,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尤其对于落户的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来说,不仅从原材料上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减少了运输成本,无疑将是淘金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