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新机制逐步破题,引领庐枞地区两年探明一个大型隐伏铁矿
安徽庐枞泥河铁矿自2007年首孔见矿以来,通过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四方合作机制,及时引入大企业,形成大投入,2008年共投入1.4亿元。地面高精度磁测、重力测量、钻探实施同时推进,最多时19台钻机同时钻进,开展全面“会战”。共施工钻孔56个,完成钻探进尺6.5万米。目前,矿区圈出4个主要磁铁矿体,埋深655-1065米,平均厚度9.38~34.24米,平均品位MFe(磁性铁)19.53~34.63%。探明铁矿资源量1.1亿吨,为大型矿床,硫铁矿资源量3000万吨以上,也达大型规模。
泥河铁矿钻孔林立的施工场景
青藏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取得系列重大发现
位于青藏地区的班公湖-怒江、念青唐古拉、东昆仑、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成矿带矿产勘查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显示巨大找矿潜力。念青唐古拉亚贵拉铅锌银矿已控制资源量铅锌超过400万吨、银5000吨、钼20万吨,仍有进一步找矿潜力;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波龙铜矿累计见矿厚度超过300米,找矿前景很大;东昆仑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在索拉吉尔矿带发现较富的铜、钼矿化带,钻孔揭示的矿体钼品位高达26%、铜2%;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南侧缝合带附近的程巴铜钼矿区通过钻探验证,深部见近300米的厚大斑岩型钼矿体,并伴生铜,初步估算资源量钼10万吨、铜15万吨,其外围的帕南、车门、新仓等远景区均已发现较大规模的矿体,找矿前景可观。
西藏山南地区钻探施工现场
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全面开展
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青海祁漫塔格、新疆东天山、河北冀东、贵州、辽宁鞍山-本溪、安徽长江中下游、四川攀枝花、贵州务正道、湖南宁乡等地区开展了铁、铝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在典型示范工作的带动下,省级工作全面展开,地质构造专题初见成效。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在河北西郝、黑龙江鸡东煤炭矿区等开展了试点工作。
青海祈漫塔格典型示范区构造建造图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又有新进展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构造组成与演化、高原隆升与第四纪研究等重大地质科学问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青藏高原多碰撞、多期叠加的多岛弧盆演化模式;确定了特提斯洋的消亡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时间;在拉萨地体中部新发现榴辉岩带提供了古特提洋盆俯冲和深俯冲新信息;罗布莎铬铁矿新发现金刚石等超高压矿物,提出了罗布莎铬铁矿成矿机理和成因模式。
完成了青藏高原1:150万前寒武纪地质图、岩浆岩地质图、新生代地质图、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古大湖分布与演化图、地质灾害及环境图、区域重力系列图、区域航磁系列图、区域化探系列图、旅游资源图、金属矿产图、非金属矿产图和成矿带划分图等系列基础性图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初步构建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地质成果资料信息的社会化共享和服务建立了基础平台。
城市地质调查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系统收集和集成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资源资料。系统查明了城市第四系、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三维地质结构和主要地质灾害及水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城市环境容量评价等工作。并将成果及时运用于城市地质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预案制定中。
研发了具有自主版权的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了基于多源海量数据的三维地质结构动态建模、地质过程模拟和空间分析评价,构建了城市地质研究、政府决策和公共信息发布的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应用广泛
2008年,完成调查面积20.89万Km2 ,累计完成调查面积160万Km2,涉及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查明我国农业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为土地资源规划利用与生态管护、名优特农产品开发、地方病防治、土壤环境保护、第四纪地质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提供依据。
环渤海湾重点地区环境地质调查成果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
紧密围绕环渤海海岸带城市与港口规划布局、海岸带综合开发区等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安全保障与资源环境安全保障开展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在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新区、辽宁省海岸带等重点地区,通过海陆空多种手段方法的立体勘查,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面沉降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地基稳定性、海洋水动力环境与海岸带地质环境变化、应急水源地勘查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及时提交当地政府使用。
四川阿坝州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取得开门红
在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成功实施探采结合示范井9眼,可直接解决病区约5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通过水文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对若尔盖县大骨节病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取得了深入认识,同时查明了该县适宜饮用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形成了适宜于该区的综合找水技术方法体系。
地质信息资料社会化服务又上新台阶
新公开发布了1:5万和1:25万数字地质图、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1:20万自然重砂数据、1:20万航磁异常数据、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及3000种地质调查成果报告,提供多种形式的在线或离线服务,地质信息资料开发利用和服务力度稳步提高,积极主动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地质资料保障和服务。建立了基于SOA技术的地质调查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数据的整合集成,为今后全面开展地质调查数据共享与服务奠定了基础。
我国拥有地层金钉子数达到9个
广西柳州碰冲下石炭统杜内-维宪阶、湖南古丈罗依溪寒武系古丈阶被国际地科联批准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俗称金钉子),使我国目前拥有地层金钉子数达到9个(目前全球共有62个),成为世界占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之一,体现了我国基础地质综合科研实力。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地壳探测、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等一批专项启动
在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我局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地壳探测工程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等专项全面启动,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发挥技术优势,支撑抗震救灾,服务灾后重建
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举全局之力,调集全国地质调查系统30多个单位500多人,组织开展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灾后重建规划基础研究工作。迅速获取了地震灾区84个县(市)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的调查和地质灾害遥感调查评价工作,为应急救援、打通道路、防范地质灾害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数据。完成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地质环境安全评估和国土功能适宜性评价,为国土资源部编制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质灾害预警仪器在地震灾区发挥作用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余震不断,降水频频,防灾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地质调查局迅速组织生产滑坡预警伸缩仪5600套、裂缝报警器25300套紧急运往灾区,同时派出专家组指导安装培训。这批预警仪器在四川安县、南江、甘肃武都、文县等地均成功预警,避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当地干部群众称赞中国地质调查局此举为“雪中送炭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