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球日 > 第42个地球日 > 地球日宣传册

地震——来自地球深部的振动

来源:地调局 发布时间:2012-05-23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 90% 以上。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 7% 左右。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有关概念 ;
    震源: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实际上为一区域);
震源深度:将震源视为一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实际上亦是一区域),称为震中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沿地球表面所量得的距离。

    描述地震大小的有关概念;
    地震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中烈度:震中区的烈度;
等震线:地面上相同烈度点的连接线;
地震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有两种标度形式:体波震级(里氏震级)和面波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