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质调查“十五”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果
“十五”规划目标
——以遥感、航空物探、区域物化探为先导,以中大比例尺化探和以地面电法为主的物探为重点,以地下物探和测井为补充手段,初步建立现代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及配套的分析测试技术体系。
——基本解决了特殊景观区及困难地质条件下钻探技术问题;引进和研制开发海洋探测和海底取样新技术;力争在固体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技术上取得突破;研究开发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
——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探测、调查和测试、钻掘设备和软件系统;推进现有成熟技术方法和新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充实和完善国土资源调查技术标准体系。
工作部署
总体部署
“十五”期间,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工程共部署了281个工作项目,总经费22,860万元。
一、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共部署了轻便快速电法1:5万普查示范研究和综合物化探方法有效性试验、新一代航空氦光泵磁力仪等82个项目,工作区域覆盖全国各种景观区,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成矿区带。投入经费7,543万元。
二、 遥感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
2001-2005年共部署了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航空成像光谱技术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等32个项目,工作区域覆盖全国。地质调查“十五”规划中规定的研究领域都部署了工作。经费投入2,170万元。
三、现代钻掘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1-2005年共部署了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快速评价钻探技术、TGQ勘察取样钻机(具)开发等84个项目,工作区域覆盖全国。地质调查“十五”规划中规定的研究领域都部署了工作。投入经费6,444万元。
四、分析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1-2005年,先后部署了地质调查实验支撑体系建设及新技术新方法规划编制、地质矿产样品分析测试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分析方法研究、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中分析测试技术应用研究和分析仪器研制及分析方法研究4个工作项目,先后安排了地质矿产样品分析测试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分析方法研究、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中分析测试技术应用研究等4个工作项目51个专题的研究。投入经费1,898万元。
五、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1-2005年,共安排了铜铅锌银多金属矿湿法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矿山尾矿制作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研究等25个工作项目,工作地区涉及四川、云南、西藏、重庆、江西、新疆、河南、山西等省(区)。投入经费3,565万元。
六、技术方法引进与推广
“十五”期间,有选择地引进了一批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主要有航空电磁综合系统、航空摄影系统、航空姿态定向定位系统、地面多功能电法仪、瞬变电磁仪和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等。
七、国土资源调查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
共部署安排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水工环、方法技术、实验测试、数据库建设、资料管理、预算管理等领域和方面的技术标准研制课题55项。投入经费1,240万元。
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果
一、 地球物理勘查关键技术
1.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为适应西部中高山区资源勘查工作的需要开展并完成了轻便快速电法应用试验示范工作,在西藏冈底斯和新疆东天山等重点成矿带开展并完成了轻便快速电法1:5万普查示范研究和综合物化探方法有效性试验,包括阵列MT、瞬变电磁法(TEM)、激电中梯、自然电场法、磁法等方法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7-1 自主开发研制的阵列电磁法新方法技术
包括阵列天然场电磁法技术及阵列人工场电磁法技术,具有先进、轻便、实用、适合我国复杂困难条件下资源勘查需求的特点。
研制了一批先进仪器设备。新一代航空氦光泵磁力仪(图7-2),其总体技术达到同类仪器国际先进水平。轻便普查型幅相仪系统,可同时测量激发极化效应幅值和绝对相位,具有轻便、快速、高效的特点,实现了一机多参数。手提式高灵敏度X射线荧光仪,在国内首次将高能量分辨率的电致冷Si-PIN半导体探测器应用于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从而实现在野外现场一次测量可同时分析9种以上元素,对大部分元素的分析检出限能满足野外1:5万普查的要求。研制出了适应瞬变电磁法(TEM)野外需要的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磁强计,解决了高温超导磁强计在瞬变电磁法上应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高温超导磁强计由于勘探深度比感应线圈测量深度大,可明显提高勘探深度和对矿体的定位精度,为寻找深部隐伏矿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可用于隐伏矿床、地下水、油气资源等的勘查。
在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方面,将现有重、磁、电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进行对比、优选并集成在GIS系统中,形成了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具有集地学空间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整合、数据分析与综合为一体的特点,可供推广应用。在航空数据处理软件方面,使用统一的GIS软件平台,集成了现有航空物探全部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化系统。
在地质灾害调查物探新方法新技术开发方面,研制了DSP-1型32道自然电位阵列数据采集系统,研制了RCW-1型快速浅层测温系统两种科研样机,开发总结出地质灾害勘查的组合物探新技术方法。
物探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开展并成功完成了考古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应用研究,采用先进的物化探方法,探测出秦始皇陵地宫位置、范围、大小、深度以及周围情况等,取得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成果。
2.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
在特殊景观区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究方面,通过对西昆仑、青海高寒湖沼、青藏高原西北部和东北森林沼泽等不同景观区风成沙的粒级、迁移规律、分布范围、有关元素的含量等的详细研究与分析,并经试点测量,提出在这些景观区开展区域化探扫面的工作方法技术,这些成果已被多家生产单位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西昆仑、阿尔金、北祁连、东天山、西天山、北山和东北森林沼泽等特殊景观区,开展并完成了1:5万及中大比例尺化探异常查证方法技术研究,对不同亚景观区土壤类型及其元素分布规律及影响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各种景观区的化探普查方法技术,对这些地区开展资源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资源勘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并完成了全国地球化学块体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提出了主要成矿远景区及靶区分布和勘查工作部署建议;在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大矿、巨矿的识别研究方面,在研制出的高灵敏活动态金(Au)、铂(Pt)、钯(Pd)联测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活动态提取与处理的标准化与可操作化研究。对大面积戈壁覆盖区深部矿化信息在地表的富集粒度和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含矿信息的富集规律为弱胶结层、细粒级和铁锰氧化物膜中。
在环境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利用元素相关分析法有效地确定了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类型。
在地球化学编图方面,开展并完成了我国西南四省区76种元素区域化探图编制试点研究工作;完成了全国中比例尺地球化学数据集成和综合编图;利用西南四省范围内每个1:5万图幅组合样分析数据(约万余数据)制作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图与根据80余个泛滥平原沉积物分析数据制作的各个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图非常相似,进一步证实了在全球矿产资源勘查战略中极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可行性。“我国西南四省区76种元素区域化探图编制试点研究”项目的完成,为西南四省区基础地质研究、资源勘查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二、 遥感新方法应用研究
到2005年底,共计完成30个项目。其中有2个项目是2005年新开项目,需续作到2007年。
开发完成了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地质调查遥感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完善了数字制图与出版系统,从而大大增强了遥感数据处理解释能力。在方法技术研究方面有创新,研制出了一套适合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卫星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并在微机上建立了新型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用户可实时调用数据库中的波谱与遥感图像进行直观的对比分析和量化比对,有效地提高了遥感地质解译和信息提取的水平。
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遥感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方面,开展并完成了航空成像光谱技术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成像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取得创新性成果,建立了“矿物大类-类别-矿物-矿物变种”的矿物识别分层谱系和15种以上常见蚀变矿物的光谱识别规则,完成了新疆东天山地区300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矿物填图,首次制作出新疆东天山土屋东-三岔口地区完整的航空成像光谱蚀变矿物影像图,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配合西部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资源勘查,开展并完成了西部主要成矿带遥感找矿异常提取应用研究,在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技术、遥感异常综合分析和检查、成果图件制作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即“去干扰—主成分分析—阈值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合西部遥感异常提取的方法技术体系。编制了55景TM或ETM遥感异常分布图,异常图覆盖面积106万平方千米;制作了30幅1:25万标准图幅的遥感异常分布图。
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样机研制成功,可现场测定硅酸盐中单矿物、含羟基硅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等,并在推广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改进,样机在总体上达到或超过了澳大利亚PIMA的水平。由于该仪器的生产成本远低于PIMA,市场竞争力很大。
研究应用干涉雷达技术监测灾害性地表微量形变的方法和技术,初步建立了干涉雷达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的实用技术体系和工作技术流程。研究了机载高精度航空定位定向系统(POS)系统在地质调查中的实用化技术流程和技术指标、研究了1:5万和1:1万航空遥感资料直接地理定位的可行性和精度指标、误差控制技术等。
三、 现代钻掘技术研究与开发
到2005年底,有81个项目完成工作任务。有3个项目是2005年新开项目,续作到2007年。
研究开发了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快速评价钻探技术,设计制造了双壁钻具,并进行了推广应用;研究开发了复杂地层中深孔绳索取心钻探工艺,设计了绳索取心钻具及工艺等,并进行了野外试验,效果良好;研制的节水钻具,可节水5-20倍,并可提高钻进效率。
开展并完成了水文水井钻探护壁堵漏暂堵剂的研究,采用粘性可变、体积可变和强度可变的生物化学材料研制成功钻井液。根据钻井周期的需要,通过对材料配方的调整来控制变化时间,从而达到在钻井期间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护壁堵漏效果,成井后开采时,地下流体通道畅通。通过几个地区的应用示范,效果明显。
开发了TGQ勘查取样钻机(具),设计了TGQ-1(1m)、TGQ-5(5m)、TGQ-10(10m)三种规格系列取样钻机,在国内首次实现取样钻机系列化、标准化。满足我国高山、陡坡、沙漠、高寒等难于进入地区的钻探施工要求,应用于覆盖区域地质填图、物化探取样、古地磁取样、环境及土壤调查等领域。
研究了新型镶齿式金刚石钻头,研制成功了钻进不同地层的胎体配方、多种薄壁金刚石工程钻头模具、钻头体自动化烧结系统的设计、六种油井钻头、五种地质钻头结构设计、软模具用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和适用于上述胎体的焊接材料,研制的试验样品已用于大陆科学钻探、西部铀矿勘探和石油钻探,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研制了WZY-1型等系列无传输信号线钻探监测仪。它将钻机和水泵参数检测传感器分别集成,分别实现了与钻机和水泵成一体的传感器检测结构方案,同时引入了电力载波传输技术,采用电力线来进行信息传输,彻底取消了以往钻探仪每个传感器分别用一根传输线与监测主机相联的传输线方案。仪器通过野外现场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开展并完成了水文水井泡沫增压钻探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地区和复杂地层的水文水井钻探难题,提供了一套新的钻进成井工艺和技术装备,填补了我国泡沫增压装置成井的空白。
研发了轻便物探爆破孔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及其配套机具,实现了多种工艺钻进方法,为山地、丘陵地区施工物探爆破孔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研制了重量轻,便于搬迁的物探爆破孔钻机,提高了钻进效率和成孔率。试制了钻深1000米的全液压岩心钻机,该钻机属于我国新一代的岩心钻机,能满足多种钻进工艺方法的要求,并进行了初步钻进试验,效果良好。设计了大扭矩、高效率、中低转速的Ф56、Ф65、Ф70、Ф76四种规格螺杆钻具,进行了测斜定向仪器改进,完成了单点定向仪器、多点测斜仪器及有线随钻测斜定向仪器及配套设备的建设,完善了定向钻进技术在固体矿产资源方面的应用工艺。
四、 分析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到2005年底,共部署4个工作项目计51项专题,进展顺利。
主要进展和成果如下:
金矿尾矿的资源化研究在工艺技术上有创新。对现场排出的尾矿直接进行超细分级提纯,可直接产出可利用的3种非金属矿产品,不需再进行磨矿、搬运,由此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了二次环境污染。
基本查清了四川东部城口地区和贵州黄家湾地区黑色岩系的铂钯物质组分,查清了川西大岩子铂钯矿的物质组分。同时,研究提出了地质样品中不同含量铂钯的分析方法。
制定了土壤中铂、钯、金的水提取态、粘土吸附与可交换态、有机铬合物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提取方法,制定了活动态铂钯金的组合富集工艺和分析方法。
制定了汞(Hg)、镉(Cd)、砷(As)、铬(Cr)和铅(Pb)五种毒性元素各种相态的提取技术和各种相态的测试方法,通过对五个剖面点的元素形态分析,与珠江三角洲重污染区的形态分布特征比较吻合,为珠三角地区毒性元素污染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研制了稀土5种矿石6个标准物质,定值了33-39种元素和成分,定为标准值的元素和成分达28-37种,定值精度较高,满足了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勘查的实际需求。
升级改造了三台大型分析仪器(电子探针仪、激光拉曼光谱仪、两米光栅摄谱仪)。
已建立水、土壤中六六六、DDT、有机磷的气相色谱测定分析方法,完成“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水中苯系物”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水中卤代烃的分析方法。
完成了铅锌冶炼废渣铜、铟、锗等资源利用技术研究的试验工作,工艺指标均达到要求。
五、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到2005年底,已完成22个工作项目,其它4个项目尚在进行中。
主要进展和成果如下:
铜铅锌银多金属矿湿法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采用一精三扫的全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取得了较高选矿技术指标。冶金试验最终确定混合精矿—选择性氯化浸出分离工艺为处理该类矿的合理冶金流程,也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铜、钼、铅、锌共生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最终采用全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回收率分别为Cu95.45%、Mo86.65%、Pb94.94%、Zn97.00%。冶金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了“混合精矿优先浸铅富硫-焙烧-酸浸-萃取”的工艺流程,获得铜、钼、锌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13%、94.20%、85.63%、93.11%。硫经富集后达到制酸要求的指标。
研究提出新类型铂钯矿提取冶金新技术,并进行了先粗磨回收硫化物集合体、再细磨尾矿回收微细粒有价金属矿物的两段磨矿浮选工艺研究,获得了优质铂钯精矿,冶金试验采用了“铂钯矿精矿→稀硫酸浸出→熟化和盐酸浸出→预浸渣氧化浸出→铁粒置换”工艺进行了中间试验,获得的铂钯二次富集物中铂钯品位分别达2.32%和4.04%。
藏南金锑共生矿分离提取新技术研究,选矿试验采用单一浮选流程,获得金锑混合精矿品位分别为Au22.52g/t和Sb62.26%;回收率分别为Au86.85%和Sb92.94%。针对金锑混合精矿的特点,最终选择了锑盐溶液为金锑共生矿精矿浸出分离金、锑的浸出剂,获得了优级锑酸钠产品,最后确定以焙烧-氯酸钠浸出工艺处理浸锑渣,金浸出率为87.05%。
含砷铜金矿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采用优先浮选铜金-再回收金硫的流程,获得铜精矿和金硫精矿,金总选矿回收率达到95.72%。对金硫精矿采用再磨后用氰化钠搅拌浸出,浸出渣经环保处理后可作为硫精矿(含硫47%)。采用复合浸出剂同步浸出金、铜,铜浸出率99%以上;金硫精矿金浸出率90.79%,金铜精矿金浸出率96%以上,铜置换率99%,金置换率98%以上;浸染型钴银矿资源合理利用新技术选矿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以混合浮选富集矿石中的钴、镍等的工艺。冶金试验研究选择钠化焙烧、氨浸、萃取分离的工艺流程,制成镍、钴、铜氯化物的产品,中间试验获得的总回收率分别为:Ni86.25%、Co77.92%、Cu93.18%;银多金属矿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确定以混合浮选流程,选矿中间试验获得了混合精矿;选择精矿→选择性氯化浸锌→选择性氯化浸铅及部分银→提取元素硫→预处理→氯化浸铜及部分银的流程,产出氯化铅、海绵银、元素硫及供电解用的硫酸锌和硫酸铜溶液,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
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采用原矿→粗磨粗选抛尾→粗精矿再磨精选适度分离铜钼→铜钼混合精矿冶金分离的新工艺流程,选矿作业铜、钼回收率分别达到85%和70%,冶金作业铜、钼回收率分别高于90%和80%的预期指标。
中低品位铝土矿资源利用新技术研究采用以选择性磨矿富集一水硬铝石制取精矿的创新性方案,选矿指标在同行业达到领先水平;冶金过程采用了石灰拜耳法新工艺,不仅提高了选矿指标,而且解决了赤泥和尾矿的综合利用问题。
重庆潼梁玉峡锶矿床中低品位锶矿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采用ZSB组合调整剂、ZO12组合捕收剂的天青石正浮选工艺,获得精矿品位SrSO4 76.16%、回收率SrO 82.54%的较好技术指标。采用冶金新工艺的试验研究,锶浸出率较现行生产工艺提高约20%。采用化学选矿碳酸锶矿,锶的总利用率达96%以上。
非金属矿物超微粉制备技术的研究研制出的工业级新型搅拌磨、研究提出湿法助磨工艺技术、提出的以FJJ涡轮式分级机为超细粉干式气流分级工艺为核心的窄粒度分布非金属矿超微细制备工艺技术。
矿物材料表面改性及新材料的研究制备了高质量的氢氧化镁阻燃剂、硅灰石粉体以及粉石英粉体,产品添加到电缆中试验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利用尾矿生产彩色琉璃型复合瓦技术工艺技术已经在市场上推广应用;矿山尾矿制作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研究在尾矿掺量90%以上条件下,尾矿标准建筑砖各项综合质量指标均达到或超过JC422-91标准规定的免烧砖最高强度级别(15级)要求;我国尾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利用对策研究建立了尾矿堆存量预测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尾矿资源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新的分析评价意见、提出了尾矿利用的新对策。
矿物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确立了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及二氧化锆的合成新工艺;蒙脱石纳米粘土研究经改性的粉体材料在与尼龙制成的复合材料中呈纳米分布,并对尼龙树脂的热力学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非金属选矿新技术应用研究:已研制出三种新型工业型设备8台,申报了3项专利,针对7大类型的矿产品进行了各种规模试验(中试或工业试验),试验指标相比传统工艺设备均具明显的优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六、 技术方法引进与推广
“十五”期间,有选择地引进了一批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主要有航空电磁综合系统、航空摄影系统、航空姿态定向定位系统、地面多功能电法仪、瞬变电磁仪和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等,在地质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进的航空电磁系统,已完成系统消化,集成的硬架式直升飞机磁放系统和IMPULSE吊舱式电磁测量系统,进行了生产性试验飞行,为今后国内航空物探测量,特别是大比例尺找矿远景区勘测提供了新手段。引进的航空摄影系统,已在地质调查中应用,完成了大量的飞行工作任务,弥补了卫星遥感数据的不足,显著加快了调查区后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等工作的速度。引进的地面电磁法仪器,在资源勘探和水工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引进了国际领先的光纤传感技术(BOTDR)、固定式钻孔倾斜仪和GPS等,首次将光纤监测技术(BOTDR)应用于滑坡灾害监测中。
引进开发的硬架式直升飞机磁放系统适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低高度测量,系统可以保持正常测量状态,满足目前高精度航磁测量的要求(图7-3)。
积极推广了一批成熟的新方法、新技术,主要有区域地质调查野外现场采集系统、轻便电磁法仪器、野外现场X荧光仪、野外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等野外急需的仪器设备,以及区域化探数据管理数据系统、特殊景观区化探方法技术、综合物探方法找矿技术、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野外快速金分析技术等一批先进适用的软件系统和方法技术,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适应西部中高山区资源勘查工作的需要,开展了轻便快速电法应用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工作,在西藏冈底斯和新疆东天山等重点成矿带开展了轻便快速电法1:5万普查示范研究和综合物化探方法有效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方法试验和地质效果。
推广了特殊景观区区域化探扫面和中大比例尺化探异常查证方法与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资源勘查提供了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省级区域化探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省区海量区域化探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实用工具。
推广了水文水井钻探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深基岩水文水井泡沫钻进的钻探施工技术难题,钻进效率成倍提高,大量节约了钻探用水,提高了成井率。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取得重大进展,科钻一井于2005年4月18日以5,158米的深度胜利完工,在地学研究和钻探技术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突破。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首次采用了高效、优质、低成本螺杆马达-液动锤-金刚石取心钻进系统,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该项目分别入选“2005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5国土资源十大新闻”和“2005年地质调查工作十大新闻”。
七、 国土资源调查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
已完成技术标准研制40项,专项研究9项,其余项目正在进行中。
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野外和实验室分析测试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工作指南及数据库工作标准等,已应用于地质调查工作中。这些标准包括:《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25万B类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技术要求》、《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细则》、《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技术要求》、《1:25万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1:25万区域地下水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地质调查GPS测量技术规程》、《非金属矿石成分物化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实物地质资料基本术语和分类分级标准》、《空间数据库、钻孔数据库工作指南》、《矿产地、自然重砂、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库工作指南》、《地质调查成果图数字制图技术规程》、《地质调查元数据库内容及工作标准》等。
对《区域地质调查图例》、《区域重力调查规范》、《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地下水监测规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与定额》等一批地质调查工作中急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
组织完成了地质调查基础、水文、工程、环境、矿产、信息常用技术标准的汇编,摄制了矿区大比例尺填图演示录像片和固体矿产勘查探矿工程(槽、井、坑、钻)原始地质编录录像片,及时对地质调查野外一线人员进行了技术标准培训。
《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1:25万遥感解译技术指南》、《岩矿石物性调查技术规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指南》、《地质光谱仪器(原子吸收、等离子质谱、光谱)技术规范》、《古地磁测试技术要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数据采集及整理细则》、《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地下水监测规范》、《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阶段划分及工作程度要求》等一些标准的研制工作基本结束,正进入审查验收阶段。
主要成效
西部特殊景观区勘查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开展了西部中高山区资源勘查轻便快速电法应用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方法试验和地质效果;西部高寒、沙漠、干旱等不同景观区的区域化探扫面和普查方法技术已被多家生产单位使用。研究提出了76种元素分析方法系统,完成西南四省矿产资源分布图和地球化学图,证实了在全球矿产资源勘查战略中极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可行性。建立了一套适合西部遥感找矿异常提取的方法技术体系,经野外检验效果显著。开展了航空成像光谱技术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致矿与找矿蚀变矿物信息。开发了空气泡沫增压钻探技术,贯通式潜孔锤取心钻探技术、地质调查用轻便取样钻探技术,实现了节约钻探用水约90%以上的效果。集成了适合于西部山区工作的吊舱式和硬架式直升机航空磁、放综合系统,为中高山区航空物探测量提供了新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研制了新一代航空氦光泵磁力仪,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航空物探技术水平。自行研制开发了三频航电系统,先后在西北荒漠地区找水、草原森林景观区多金属矿产资源普查、平原区找水及生态地质调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发了井中物探、坑中物探和钻探技术,为危机矿山资源评价工作的推进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进行了深部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