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星期一,
忙碌了一周,本想稍稍休息一下,但接到前线指挥长的电话,我立刻带上行囊,又与地质灾害巡查小组奔赴一线。
我们一行9人,在院总指挥长岳昌桐的带领下,主要巡查都江堰龙池一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付小方、阚泽忠随行收集震后第一手地质资料,从构造地质角度研究地震造成灾害影响。
因为要与项目小组汇合,车行至青城山二王庙时,我们再次在此驻足。在二王庙前,阚泽忠、付小芳发现:二王庙前的一对镇守山门100吨石狮子,在地震时,弹性旋转8—13度;“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的“问”字被翻了面,可见地震的威力。这些现象是这些天来我们在野外少见的,可谓“地震奇观之一”了。
到龙池路过紫坪埔水库,大家想去看看。因为听人说“紫坪埔水库是顶在成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水”,大地震以后,紫坪埔水库情况如何,大家都想从地质角度去观察和研究它。
在紫坪埔水库坝上,我们看见有一个发电组正在发电,地震以来保持底水位运行。大坝下面,解放军的帐篷和冲锋舟整齐划一地排列在河面上,这里曾经是通往映秀的水上救援生命通道,此时此刻,显得非常宁静,寂静的山谷仿佛也在为殉难者默哀。
因为实行了军事管制,我们不能在大坝上多停留,阚泽忠、付小芳、尹显科等迅速地在坝上观察了地震破坏程度、收集了一组地质数据就离开了。
车在隧道中行驶,我们的心悬起来了,一路上,路面不断有隆包、地裂,生怕从隧道中掉下一快,砸到我们。再往前走,通往龙池的路被山体滑坡阻断,我们改道小路,经过一段颠簸,来到了修建都汶高速公路的一个工地,看见即将开通的都汶高速公路在一瞬间被摧毁:山体移位、道路坍塌、高架桥断裂、房屋倒塌,到处一遍狼籍…..。工人在这里搭起了帐篷,帐篷顶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山凹里飘扬的红旗,是工人们心中升腾的希望呀!
这里四面环山,地震时两面大山体滑动,形成了一个堰塞湖,总指挥长岳昌桐、专家鄢毅带领一队人下到山脚查看堰塞湖。根据巡查情况,如果出现暴雨,就会有危险,巡查组立即将情况报告抗震救灾指挥部。
下午15:35分继续前行,这时太阳直射大地,来到龙池镇灾民安置点,这里到处飘着一股刺鼻的腥臭味。一打听原来是:山上有个鲟鱼养殖场,地震时受到破坏,这是鲟鱼腐烂散发的味道。我们查看了安置点,此点在一低洼、平坦的地方,约有500-600人左右,通过对该地周围环境勘查,结果:没有危险。
这时,从山上来了一些肩挑背扛的男男女女,行色匆匆,我们上前打听,得知,前面山沟里有一大滑坡,掩埋了一个村里的3、4户人家。
职业的敏感驱使我们继续前行。这里离映秀直线距离7.5公里左右。一路上,房屋东倒西歪,地面四分五裂。平时爱开玩笑的鄢总打趣地对我说“你这哈,真正看到山蹦地裂是啥样子哈,你好荣幸哟!百年不遇,你我都是见证人耶”
大滑坡在龙云村,这里无一间房屋幸免。没路了,我们步行上去。只看见:一座山峰,隔着一条河,在5月12日14:28分时,另一半被抛过河,形成一座长约100---150米,高60米左右的一座山,对面山上抛过来的树有的还活着,下面掩埋着5户人家。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岳院长带领我们来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看望地质灾害巡查组的同志们。承担地灾巡查工作的同志们是院水工环部一支最年轻的队伍,共1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1 岁,在主任陈倩、魏昌利的带领下,从5月16日起,就一直战斗在都江堰。每天,冒着不断的余震,早出晚归,中午吃方便快餐吃得发吐;劳累一天,晚上,每个组要写巡查报告报国土资源厅,晚上1.2点睡觉成了家常便饭;睡帐篷,无电无水,条件非常艰苦。尽管如此,他们克服困难,顽强工作,带领团队巡查了130多个灾害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赏。
我们为院有这样一只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