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9日,应急调查组和四川省雅安市国土资源局、芦山县人民政府、芦山县国土资源局的相关同志一起,对地震引起的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大岩上组、大河村坪溪口组、宝盛乡凤头村凤山组烂池子地质灾害险情进行了应急调查。
一、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大岩上组地质灾害
(一)调查情况
经现场调查,大岩上组地质灾害表现为坡面塌陷。坡面塌陷位于大岩上组煤矿之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22.837分,东经103度1.241分,距离该煤矿采矿口和上通风口分别约为500米和150米。坡面塌陷形成一个宽30米、长50米、深5米的条带型凹状地形,凹地形内坡面上可见坡体变形形成的“醉汉树”及“小鼓包”,坡面倾向264°、倾角32°。据镇领导介绍大岩上组煤矿开采已超过十年,而坡面塌陷发生于2007年4月的一场大雨之后。根据芦山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有关该煤矿内部采煤巷道位置的资料,调查组认为坡面塌陷为煤矿长期开采后引起的采空区塌陷所致。如果遇到大雨,雨水沿塌陷面下渗,将极有可能引起坡体向下发生蠕变而破坏,危及坡腰2户及坡脚下的1户村民。
另外发现煤矿开采产生的尾矿沿沟谷堆积,并筑有挡墙防止尾矿堆产生滑坡,但挡墙长度和高度均较小,尾矿堆上发育有裂缝。尾矿堆边上的小水沟中有地表径流流下。如果遇到大雨,小水沟排水不及导致雨水沿尾矿堆下渗,将对尾矿堆的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二)防治建议
1)加宽、加深引水沟,保证大雨时排水通畅。
2)加宽、加长、加厚尾矿堆挡墙,防止尾矿堆发生滑坡而威胁坡腰及坡脚村民住户。
3)指定监测员,监测煤矿顶部地面塌陷的发展情况和雨水入渗情况,一旦出现进一步的大变形,应迅速组织搬迁坡腰2户及坡脚下的1户村民。
二、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坪溪口组地质灾害
(一)调查情况
坪溪口组地质灾害表现为岩体崩塌和土体滑坡。岩体崩塌发生于坪溪口组村后山坡上,该山坡为陡峭岩质边坡,倾向210度,坡度50°。基岩岩体为泥质粉砂岩,产状近水平,高度风化,“5.12”特大地震后发生崩塌,崩塌范围宽度为55米。崩岩块体直径在0.2-1.5米,已经堵塞坡腰引水渠。岩质边坡陡坎顶上为第四纪堆积体,堆积体上是庄稼地,种有小麦。麦地里距离陡坎20米处发育滑坡后缘裂缝,于“5.12”特大地震后出现,长约100米,宽度为5-50厘米,走向近南北向,往坡上方向距村民房屋约60米。如果坡体继续发生变形,将沿陡坎滑下,堵塞坡脚大河,并危及滑坡后缘7户37人生命及财产安全。
(二)防治建议
1)对7户37人实施搬迁,搬迁点选在往坡顶方向离滑坡后缘较远的52户村民的房屋所在地。
2)列为灾害隐患点,指定监测员,进一步加强监测滑坡发展情况。
3)在滑坡体后缘麦地中修筑引水沟,防止雨水沿地面裂缝入渗而加速坡体破坏。
三、芦山县宝盛乡凤头村凤山组烂池子地质灾害
(一)调查情况
凤山组烂池子地质灾害表现为地面裂缝,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8.655分、东经103度1.517分。据村民反映,“5.12”特大地震后,田地及房屋内地面出现裂缝两处,导致水田漏水,房屋成为危房。据现场调查,烂池子所在坡体的坡度在10°左右,倾向60°,坡面上主要为梯田。田间地裂缝长度为50米,宽度在10厘米左右,走向45°,村民房屋内地面裂缝走向42°,延伸20米左右,横穿3间房屋。因坡体坡度较缓,地面裂缝走向与坡体倾向大致相同,故发生滑坡可能性极小,推测地面裂缝为地震导致的坡体局部蠕变所致。
(二)防治建议
建议列为灾害隐患点,指定监测员,继续监测裂缝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