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全国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研讨 > 研讨会新闻

新华网:我国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完成 106 万平方公里

发布时间:2012-05-22

  
   新华网北京 12 月 16 日 电(记者韩洁)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 16 日在北京说,自 1999 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性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来,目前已完成调查面积 106 万平方公里,所取得的海量调查数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张洪涛在 16 日开幕的 “ 全国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交流学术研讨会 ” 上表示,过去 8 年来,我国通过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掌握了一些有益和有害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并发现在一些人类活动密集区,一些有害元素正在危害人类健康,这些调查结果已经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注意,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被地学界称为“地球基因工程”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实质是对整个地球表面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图,调查对象包括土壤、地表水、大气、植物、地下水以及岩石等,其调查成果对环境、农业、土地质量、海洋和矿产勘查等领域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地质化学勘查学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谢学锦教授在会上说,通过对一些地方的勘查,发现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在加重,并由此导致地方病高发、农产品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这应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

     他指出,污染加重与当前我国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联,由于煤炭等资源消耗加重大气污染,导致酸雨增加,从而加速土壤中镉、汞、铅、砷等重金属的释放,造成“中毒”土壤增加。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 21 个省、区、市开展了这一调查项目,除浙江省已完成调查外,其余还在积极进展中。根据地质调查局的部署,这些项目有望于 2008 年全部结束。此外,我国从今年开始,还正式启动了第二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再增加完成 100 万平方公里调查范围。

   张洪涛表示,今后我国将加大中央和地方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投入,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重点地区示范开展生态地球化学治理示范工程,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并通过建立现代网络化信息平台,面向社会展示我国平原、盆地、三角洲、海岸带、高原和草原等重要农业区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