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国土资源大调查基础地质调查系列成果 > 系列报道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了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攻坚战,共调集来在全国各省(区)地质调查院、研究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精干的区域地质调查队伍,每年近千人奋战在世界屋脊,足迹遍及雪域高原,至2005年共填制110幅国际分幅的1:25万区域地质图,首次实现了人类对地球最年轻、最高的高原中比例尺区调的全覆盖。
这一壮举及形成的一系列首创性成果,对人类利用青藏高原这一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和世界最佳野外地质实验室来研究地球构造理论,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伯奇费尔对我国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对世界地学发展都具重要贡献作用的首创性成果包括:
新发现数以万计的古生物化石,为确定地层时代和形成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全面更新和完善了青藏高原地层系统;新发现和确认了20条蛇绿混杂岩带和16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对认识造山带的组成与结构、恢复洋——陆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分析矿产形成地质背景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新发现和确认了一大批重要的岩浆岩体,查明了岩浆分布和时空演化规律,对研究青藏高原不同演化阶段的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的构造——岩浆事件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和确认了一系列重要地质界面,厘定了一批重要地质事件,对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历史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获得了大量高原隆升、环境变化资料。
在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地调局组织开展区调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区域重大问题的联合攻关,对各项基础地质调查及地学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集成,建立了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构建了青藏高原地质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厘定了区域地层——构造格架,编制了1:150万地质图、大地构造图、构造——岩浆岩图、前寒武纪地质图、变质地质图、新生代地质图、系列岩相古地理图及重力、航磁、化探等基础系列图件,初步形成了一个大洋、两个大陆边缘、三大多岛弧盆体系的高原特提斯形成演化的模式。这些新认识和成果,将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板块构造奥秘、打开青藏高原资源宝库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