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雷志龙 报道)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最近 6 年多的集中调查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2 月 12 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了相关成果。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李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殷跃平,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负责人侯光才。
新闻发布会现场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地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五省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基地。上世纪 80 年代,中央已把鄂尔多斯盆地列为国家煤炭基地。 1998 年确定为国家级能源基地。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指出,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和煤炭勘查基地,是我国未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接替地区之一。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我国干旱 - 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环境问题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为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999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列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首批启动项目。 8 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中央投入勘查经费 1.039 亿元,共有 17 个专业地质调查队伍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500 多名科技人员参与联合攻关。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于 2001 — 2004 年,先后两次支持经费 80 万美元,开展地下水同位素专题研究。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科技人员参与了重点专题研究。该项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个地下水勘查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成果概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
孟宪来局长在讲话中介绍到,通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迄今已经系统查明了全盆地地下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前景,取得了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最新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首次探明了全盆地区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水资源基础数据
探明全盆地地下水补给资源总量为 105 亿 m3/ 年,可采资源量为 58 亿 m3/ 年,目前开采量为 11 亿 m3/ 年,开采潜力为 47 亿 m3/ 年。通过调查评价工作,已经查明开采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东缘和南缘的岩溶地下水,盆地西北部白垩系地下水,东北部第四系孔隙水和黄河及其支流河谷区的地下潜水。圈定出 161 处地下水水源地,经过初步评价,基本能满足能源基地近期和中期建设的水资源需求。
2. 全面研究了全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规律,诠释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科学技术难题
首次建立了全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数字模型和白垩系砂体模型,可直观反映盆地地质结构及含水层空间分布;应用高分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定深分层测量与取样新技术,进一步查明了盆地周边岩溶区地下水的形成机理与循环模式,定量揭示了白垩系大厚度含水层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形成年龄和更新速率;利用先进的地下水模拟软件建立了白垩系三维地下水流数字模拟模型,可以对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进行评价和趋势预测 ; 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数据库与空间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地理信息、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和遥感信息等数据的有效管理,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数字平台。
3. 系统取得了海量的实测数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地质基础信息
首次系统地取得了全盆地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海量实测数据。这些重要的数据资料,对评价盆地的地下水资源、研究地下水形成演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项目成果已经被陕、甘、宁、蒙、晋 5 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采用。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对 30 处适宜建立集中供水的水源地进一步开展勘探工作,提高勘查程度,服务能源基地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探采结合”的方式,为当地成井 100 多眼,累计出水量每日达 33 万立方米,解决陕、甘、宁、蒙、晋 5 省(区)严重缺水地区的 20 多个城镇、上百个乡村及部分厂矿近 57 万人的饮用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