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鄂尔多斯地下水勘察 > 内容列表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12-05-22


   12 月 12 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成果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同志向与会记者介绍了该项目取得的重大成果。

  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历时 8 年, 组织了 17 个单位 500 多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 系统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开发利用潜力,为国家能源基地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项目成果为国际地学界所瞩目,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起吕梁山西麓、西到六盘山 — 桌子山、南起关中盆地北缘、北至河套盆地南缘,地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五省区。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 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钠盐等矿产资源,盆地内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38.8 %,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50 %,原油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4.4 %,钠盐矿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70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列为国家煤炭基地, 1998 年 7 月批准为国家级能源基地,今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又将 鄂尔多斯盆地列为 重点加强勘查的含油气盆地和煤炭基地。我国最大的气田—苏里格气田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无论对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还是缓解国家能源短缺都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鄂尔多斯盆地地处干旱 - 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为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999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列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首批启动项目。

  8 年来,中央投入经费 1.039 亿元,组织了 17 个专业调查队伍与科研院所 500 多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国际原子能机构从 2001-2004 年,先后两次支持经费 80 万美元,开展地下水同位素专题研究。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科技人员参与了重点专题研究。迄今,鄂尔多斯盆地勘查完成 1:25 万水文地质调查 41 万平方公里,水文地质钻探 35000 米 ,岩土水样 10000 多组,地球物理勘探 13000 多个点,取得了海量的实地勘测数据,系统查明了全盆地地下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前景,取得了地质、水文地质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最新科研成果。 11 月 30 日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以及陕、甘、宁、蒙、晋 5 省区国土资源厅、有关院校、神华集团、中石油等有关单位的领导、院士、专家对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成果进行了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 获得了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进行了复杂的分析和模拟,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首次探明了全盆地区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水资源基础数据。

  探明全盆地地下水补给资源总量为 105 亿 m3 / 年,可采资源量为 58 亿 m 3 / 年,目前开采量为 11 亿 m 3 / 年,开采潜力为 47 亿 m 3 / 年。通过调查评价工作,我们已经查明开采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东缘和南缘的岩溶地下水,盆地西北部白垩系地下水,东北部第四系孔隙水和黄河及其支流河谷区的地下潜水。圈定出 161 处地下水水源地,经过初步评价基本能满足能源基地近期和中期建设的水资源需求。

  2 、 全面研究了全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规律,诠释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科学技术难题

  首次建立了全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数字模型和白垩系砂体模型,可直观反映盆地地质结构及含水层空间分布;应用高分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定深分层测量与取样新技术, 进一步查明了盆地周边岩溶区地下水的形成机理与循环模式,定量揭示了白垩系大厚度含水层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形成年龄和更新速率; 利用先进的地下水模拟软件建立了白垩系三维地下水流数字模拟模型,可以对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进行评价和趋势预测 ; 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数据库与空间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地理信息、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和遥感信息等数据的有效管理,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数字平台。

  3 、系统取得了海量的实测数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地质基础信息。

  经过几年的工作,首次系统地取得了全盆地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海量实测数据。这些重要的数据资料,对评价盆地的地下水资源、研究地下水形成演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项目成果正被陕、甘、宁、蒙、晋 5 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广泛采用。 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合作,对 30 处适宜建立集中供水的水源地进一步开展地下水资源勘探工作,提高水源地勘查程度, 加快推进能源基地建设步伐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 用“探采结合”的方式,为当地成井 100 多眼,累计出水量每日达 33 万立方米,解决 陕、甘、宁、蒙、晋 5 省(区)严重缺水地区的 20 多个城镇、上百个乡村及部分厂矿近 57 万人的饮用水困难。

  4 、探索出一套集全国精锐力量合作攻关的组织形式,练就出一批优秀的领军人才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牵头,陕、甘、宁、蒙、晋 5 省(区)地质调查队伍,联合国内著名的专业研究所、大专院校等 17 个单位 500 多名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基础地质、石油地质、水文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同位素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专业优势,采用跨地域、多学科、多兵种联合攻关的 项目 组织形式,提高了项目整体研究水平。

  采用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方式,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将最新的地下水勘查技术路线与方法手段和盆地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应用到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中,使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为建立我国大型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技术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

  通过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了各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国内国外结合,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创新了我国大型地下水勘查评价技术方法;通过跨专业结合,实现了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调查,提交了整装的大成果;通过老中青三结合,发挥了老专家的作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领军人才,为开展我国其它大型盆地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文冬光)

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