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 > 文献与资讯

国家级卫星数据共享基础平台开始建设

发布时间:2005-06-30

  来自全国科研和应用部门、广泛涉及作物监测、土地土壤、冰川、灾害监测、工程、海洋等领域的38份用户需求,促成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本年度ENVISAT卫星数据共享方案最终在京确定。该站面向全国用户的数据共享服务,由此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王杰生研究员介绍,ENVISAT卫星是欧洲迄今建造的最大的环境卫星,也是费用最高的地球观测卫星,总研制成本约达25亿美元。卫星上载有10种探测设备,其中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合成孔径雷达(ASAR)传感器,可生成海洋、海岸、极地冰冠和陆地的高质量图像,不仅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的能力,而且有多角度多模式观测、双极化、宽幅成像的能力。该卫星数据在制图、资源勘查、气象及灾害判断等领域均有良好应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对卫星数据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提出“建立国家级卫星数据共享基础平台”的目标。今年4月,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支持下,地面站设立了“2005年度ENVISAT ASAR数据共享开放课题”,向全国征求对该卫星共享数据的需求,在国内遥感界引起热烈反响。至5月10日征集截止期,共收到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国家部委及所属机构、地方省市遥感和其他部门递交的数据需求38份,涵盖了作物监测、土地土壤、冰川、生态、灾害监测、地震、工程、海洋、目标检测、方法模型、林业等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的主要应用领域。

  近日,由知名遥感专家和国家遥感中心领导组成评委,地面站召开课题数据申请评审会,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2005年度ENVISAT数据共享的方案。地面站将以此为基础,立即实施共享数据的编程、接收、处理工作,并通过现代化网络服务手段,向全国遥感用户分发共享数据。王杰生相信,此后陆续实施的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必将促进“十一五”期间我国遥感事业在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自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