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 媒体关注
“ 目前,我国可测量出的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有 30 多种,而国外则达到了 70 多种。 ” 10 月12 日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祜在第34 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上提出,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与国外相距甚远,提高监测技术、完善监测设备是当务之急。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水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 81 %,而地下水的开采量仅占全国的 24 %;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量占全国的 19 %,地下水的开采量却占到了 70 %。我国地下水分布严重失衡,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但由于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起步晚,监测技术落后,尤其是在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方面。对地下水的监测要求具备高、精、尖的传感器,人、财、物的巨大消耗和较长的见效周期是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在监测仪器的更新换代上,我国的步伐也相对滞后。国外的先进仪器由于其设备昂贵,操作步骤复杂,质控程序繁琐,对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来说是 “ 可看不可用 ” 。
提高我国地下水的监测质量,关键在于发展地下水现场分层快速检测技术。通过在一个钻孔中下入一根独立的具有多通道的监测管,经分层隔离实现地下水的分层监测和分层采样,可以达到减少钻孔数量、简化安装工序、节省安装成本、增加监测可靠性的目的。 “ 大力开发研制环境监测自动化仪器也很重要。 ” 张宗祜强调,科研工作应从我国国情出发,研制出具有相应功能设置和软件编辑的仪器数据处理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 (实习生 郭晓燕)